眼前恰恰又出現了一件
第七道銅鏡,在歸無咎身前十余丈之外明白浮現。
這一道銅鏡的“鏡框”,和先前六道都是四四方方的不同,赫然是近乎于圓形的模樣,那“銅色”也更深邃了三分,其紋飾也愈發細膩,大約是一百零八的陰陽道中文字,首尾相連。
令歸無咎動容的,當然不是這“鏡框”的模樣。
此鏡之中,模擬出這樣一道神通之象
臥而成圓,隱約凹陷;似無實有,似有實無;法力滾動,渾不沾身。
代表著陰陽道第一流神通道術的“退步均衡”,赫然在“第七鏡”中出現了
相允庭見到此景,先是極為驚愕,然后身軀驀然一凝。
神意躍動,反躬自省,似乎覺得哪里有什么不對。
仔細思索數息,相允庭心意悚然。
確然是不對。
或許以秦夢霖百余年前見面之下的判斷、對于相允庭的了解,當以為相允庭今日的所作所為,十分正常。
相允庭的心性,可謂是“老而彌堅,見道尤執”,不會輕易眩惑于名實。
秦夢霖帶歸無咎來取“三身環定”,自然意味著此寶在歸無咎手里,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這一點相允庭自然是信的。所以他也不會因為自身成道之需,一意阻撓。
但是歸無咎若果然注定是此寶的主人,勢必又能力憑借自身本領將其取走,而無虛假手于秦夢霖。若是歸無咎能夠做到這一點,那就是和陰陽道的道統隱然契合,他相允庭也再無話講。
如此行事,可謂完全符合“相允庭”的作風。
但是此時相允庭如夢初醒,卻是深知其不然
以上行事,符合百余年前“真”境六步的“相允庭”,而未必符合如今又修持百余載之后的相允庭。
雖然短短百余年,在相允庭的壽元之中不值一提;但是在這百年中,他的心意也有了非同小可的進益。見道愈近,心意便愈發渾成無礙,貫通利弊。
尤其是通過陰陽道秘境中的奇妙法門,他對于歸無咎在紫薇大世界中的作為,完全明了細微。
認真說來,哪怕是歸無咎不主動解釋,相允庭也應當能夠想通并堅信不疑憑借歸無咎的手段,其真正破境道境之后,將自己成就道境的把握從五成提升到十成,絕對不是什么難事。
而且將原屬于自己的機緣交由歸無咎,換來歸無咎將來的回饋,這一來一去結下因果,不可小覷。
據實而論,相允庭雖成就道境的把握只有五成,但這是陰陽道“一步功成”的特殊性決定的;以道法根基而論,他的底蘊之厚固然遠不及本土人道修士中顯道、應元二人位,但卻在圣教隱宗其余人劫道尊之上。
本身修為和緣法感應又進一步之后,相允庭自忖不難做出最佳決定。
但是他似乎受到莫名干擾,重新回到了百年前的“我執”境界,給歸無咎出了一個難題
若果真給歸無咎除了一個難題,那可真是憾事,對于他自己,對于秦夢霖和歸無咎,對于整個陰陽道,都是有弊無利。
想到這里,以他心境定力,也不由有些茫然無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