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道道尊亦隨之出界。
又反勝一場,龍云風青等人都是精神倍增。
顯道道尊落定之后,閉目調息。
清楚可見,自他出陣交戰、至此時調和氣機,那峰頭之上依稀可見一人物虛影,持住“十二升霄陣”陣力不散。每隔三息,似乎又極有規律的化作一枚九竅白珠。
神意一定之后,容易辨明顯道道尊氣機已頹,顯然面對公元明實實在在的攻勢侵蝕,所受創傷也是非淺;似乎剛才瞬間復原之象,只是幻覺而已。
龍云卻是雙目鎖定,不著一詞。
大約百余息之后,又發生了奇妙變化
顯道道尊的氣機,似乎在緩緩恢復;而七峰之上“顯道”、“應元”二人之虛影,卻是不住地發生變化,每隔三息顯露出來的白珠似乎如同心肺鼓動一般,緩緩變大、緩緩縮小;隨著這有規律的律動,不遠處早已準備已久的應元道尊,卻是氣機一墮
應元道尊眉頭微皺。
作為早已說好準備第四戰出馬之人,應元道尊理應是神完氣足;但是此刻他尚未出戰,便稍墮氣機。
他也并未發問,只凝神一望,心中便大明,道“原來如此。不止是分身顯化替代,更有替劫挪移之法。”
龍云坦然道“正是如此。”
席樂榮、顯道道尊等人,各自了然;一個事先所藏的疑慮,也就豁然解開。
那就是龍云風青等人雖然不利久戰、多戰,但是哪怕倍稱之力手段用去十之七八,只要不曾受傷,本身戰力便不在顯道、應元等人之下。不必多費周折,損失一件寶物,強令二人出戰。
原來這其中藏有一道替劫挪移之道的精微變化。
顯道道尊所受之創之所以立刻恢復,便是因其真身與九竅白珠顯化的“假身”之間替劫互換的緣故。
但是到了道境層次,那些在金丹、元嬰境中十分常見的法寶替劫之法,多了無數苛刻限制;鼎足而立、斬分天人之輩,亦實難由外物替劫,除非同等層次的法寶。所以,這替劫之法,并非真的有那假身完全承受了;而是暫作中轉,半刻鐘之后,由另一枚九竅珠對應之人承受之。
換言之,此時此刻,是顯道、應元二人各自承受一半的傷勢。
應元道尊思忖片刻,緩緩道“如此說來,我這一陣,已是例行公事。那本人隨意出手,應付兩下,也就是了。”
道理明顯
對于第一個出陣之人而言,動用此法,等若一人的承受的“容量”平白提升了一倍;但是到了第二個人出陣時,無論無論安排,二人所受損傷并不減少。應元出陣,也無優勢可言。
考察龍云所用之道術,明顯是令顯道、應元二人出陣的兩局,能夠拿下一句來,便算成功。
龍云緩緩點頭,道“話雖如此,但是依舊要盡全力、盡其心,臻于至善。”
言畢,他右手食中二指其出,遙遙點在峰頭“顯道”、“應元”二人虛影之上。
經這一點,那虛影輕輕一晃;氣機似乎頗有些駁雜不純。
顯道、應元二人,卻是同時心頭一輕。
若說方才二人所承受的傷勢各有五分;那么此時此刻明顯緩和了許多,變成各有三分。
龍云鄭重言道“若不超其半,此寶亦能將二位所受之創,些許承受之。若是全力出手,應元道友依舊有與本人伯仲之間的戰力。”
應元道尊目光一動,極為簡潔的道“好。”
話音一落,便往那氣機充盈完整的第四道小界去了。
不難堪明,如果說第三
場顯道道尊出馬,其實是暗藏了百分之二百的承傷能力;此時此刻經由龍云施展補救手段,應元道尊亦平白添加了四成。有如此籌碼,也足以與天下最頂尖的道境人物爭衡了。
風青若有所思道“此戰看來是勝定了;只是不知是第四戰取勝;還是第五戰取勝。或許,用不到席道友出馬。”
出言之時,他目光飄浮,既和席樂榮有一對視,目力余光,又落在那“巨蛋”結界之上。
此時感應明白,那巨蛋之中的反抗之力,愈發些微;似乎歸無咎的抵擋之力,距離山窮水盡,又靠近了一步
龍云略一思忖,道“多半還是要席道友出馬的。”
在龍云等一行人的判斷中,這五戰勝負結果極易推斷。如果在席樂榮出馬之前,其等便取得二勝,那么此戰之勝負,便是再無懸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