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慮半日,荊柯將前后因果盡數想通。
其實,只要時間足夠,一旦條件成熟,不需要他做任何事,赤界之中的獨立道術,自然會成長起來。
最明確的指征,就是赤界和紫薇大世界的相融程度。
那兩界通道最能說明問題,現在“一年一度”、唯有兩界在最近點的那一日方能通過傳送陣往返的狀況必不會持久;或許數十載之后,就會慢慢增加到兩日、三日;到數百載、甚至千余載之后,終究會達到任意時間皆能傳送的程度。
這也意味著紫薇大世界和赤界的徹底融合。
但是現在的情況,就是自己必須提前完成,將之構建成自己領悟道果之名的奠基夯實。而道果之完全,又是師尊布局中極重要的一環。
天地本身之局限,是最難突破的障礙。
譬如紫薇大世界作為特殊大界,所能容納的道境之數甚多;而那些尋常界域,一界只得一人。在那等界域之中,縱然你道行天資俱足,但只要先有人占位,后來者便無緣道境。
但荊柯并不因此沮喪,反而異常淡定因為目的明確,便有了解決執法。
第二日一早,荊柯縱起遁光,直往后山而去。
不多時,目光所及之處,便看見一個筆直工整、仿佛模型范鑄的錐形“小山”,通體金色。在山體正中央略微偏下的位置,開了一個黑黝黝的圓形孔洞。
孔洞之內,稍稍內收三尺,開出一道窄門,門前有一個黃袍修士肅然而立,觀其氣機,赫然是近道境。
非有如此修為,也難以一人之身看守這在心禪庭中最重要的門戶。
荊柯一伸手,正要將“清幽玄象符”取出,那黃袍修士已然笑盈盈的遁出相迎,道“方師兄早有囑咐。荊柯道友請進。”
荊柯微一頷首,道“叨擾了。”
目送荊柯進入門戶,這黃袍修士眸中卻是閃過一絲詫異。
他本能的感受到,似乎只是區區一日,荊柯已然將門中道傳盡數覽過,所以才尋到這里。
倏忽之間,越過一層厚似一層的三重石門,荊柯步入先覺山秘藏殿中。
在最深處不過十余丈方圓的室內,墻壁四周都是掛著一道道卷軸圖畫,或寫意,或寫實,各有妙意流轉。而圖畫面前,各自擺放著一只青色蒲團。
這些蒲團可并不尋常,以荊柯的眼力一眼就能辨明,一旦入境,與圖畫相合,結界自生。
最為矚目的,是洞府之中央,有三件物品,呈現三足鼎之勢頭。
一件是青銅圓鼎,當中灌滿細沙;而是圖紋呈現,卻異常細膩;雖然看不出具體是何物,但本能令人覺得精微生動。
第二件是一張黑色的布簾,通體玄色無紋,似乎看不出什么;但是心神一旦沉浸其中,就如同陷入沼澤,難以自拔。
第三件是一枚拳頭大小的圓珠,一隱一現、一閃一爍,在圖像精微和渾成無暇之間反復變化,一呼一吸,極有規律。
荊柯觀辨良久。
其實今日他所做的,和費難等三人遁入赤界之后,費難第一個嘗試的事情大致類似,都是在元嬰境中,提前感應心元識海之密。
這秘典之中的法門,和當年星盟所謂“點靈禪”的手法異曲同工,殊途同歸。
但是赤界道術畢竟經歷了萬載的發展,這提前示現之法,又豈會原地踏步
這一座密洞中之物,比之當年費難所嘗試,明顯又增益了太多。
似這洞府四圍環繞的圖卷,皆是一人之力而成,和費難當日所嘗試類似;而最中央的三物,卻是打通玄機,前后相繼,由心禪庭的許多成道近道相繼點化,融煉心識而成。所摹所畫,幾乎有破妄見真之效,距離真正的“心元識海”內景世界已是高度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