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氣境的族人有許多年紀極小,又不諳世事。此時大多雙目放光,不住地左右顧盼,似乎在尋找自己仰慕已久的前輩一睹風采。
他們之中最早的兩個時辰之前已然趕到,也實在太早了一些。
而靈形境弟子卻要老成許多,凝立當場,已然有了幾分風度。不過他們神情細節之中,依舊不自覺的露出或是羨艷,或是踴躍的心意,似乎正在為百余年后自家的道途立下志向。
但歸無咎心中卻知,過不了多久,這些人中不知還有幾人能夠留的性命在。即便僥幸茍活,也必將迎來人生中的第一場大悲苦、大幻滅。
縱然身不亡,難保心不死。
想到此處,歸無咎心中也有幾分觸動。
歸無咎是三人中第一個來到此處的。他遁光方才落下,百丈之外此起彼伏的聲音便映入他耳中。
一個渾厚的聲音道:“是華思顏師兄到了。”
又有一個道:“華師叔功行深湛,更是一位走上苦修之道的前輩。據聞他拜入流脈長老門下,雖不得真傳,但功行進境卻反而愈速,正是我輩楷模。”這一道聲音卻清脆透亮了許多。
隨即便有附和之聲緊隨其后:“那是自然,華師伯在宗脈十二子中位列第三,那是何等天資修為。”
種種贊許,不一而足。不過稱謂卻亂七八糟,有稱師兄的,有稱師伯、師叔的;更有一兩個稱呼“師叔祖”,著實將歸無咎輩分拉高了許多。
不過歸無咎倒想到一事。當初華氏可能將勻出一個名額給予外人,故“賞秋會”須力爭第二而非第三,本就是他的猜測。后來雖經華元易證實,但那外族之人到底是誰,華元易卻笑而不答。
但眼下這等陣仗,歸無咎卻大致猜出答案了。原因極為簡單,無論旁族付出了什么了不得的代價,若其人功行在華思川、華思明等人之下,那么今日公開觀覽的舉措必定招致華氏年輕子弟的不滿。
一個念頭忽然在歸無咎腦海中產生:“賞秋會”上三鼎甲。
唯有如此,今日之會方才能使華氏門人心服口服,更能造就一段佳話。
果然,一道遁光似緩實疾,似乎只是一根木棍在湖水中攪了一攪,青石之上多出一道人影。
艾無悲。
令歸無咎頗感驚訝的是,艾無悲肩上赫然立著一只半尺長短、通體淺黃的花貓。這貓兒四足緊緊釘住艾無悲衣袍,似乎有些害怕突如其來的陌生環境,脖子一縮鉆進艾無悲衣領,發出“咪嗚”一聲嗚咽。
歸無咎仔細看了一眼,這只花貓并無一絲妖氣,實在是一只再尋常不過的小貓,年齒大約還不足半個月。艾無悲竟蓄養這樣一只小獸,著實有些奇了。那些靈形境、真氣境諸弟子,亦不由得竊竊私語。
歸無咎抬頭掃視艾無悲臉龐,見他溫潤圓滑、清新灑脫的氣質愈發明顯,心中若有所悟。微笑道:“恭喜艾兄功行又有精進。”
艾無悲似乎對歸無咎的眼力大感驚訝,認真道:“彼此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