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里,杜明倫突然住口,抬頭看了歸無咎一眼,似乎給他充分的反應時間,消化這一段天方夜譚。
歸無咎沉吟道:“所謂五百年之會,就是爭奪進入‘玄渾琉璃天’之中修行的機會?”
杜明倫道:“不錯。九宗弟子修為臻至元嬰四重境巔峰,斗法決勝。最終勝出那人入‘玄渾琉璃天’中修行五百載,便能證得真君之位。”
歸無咎緩緩點頭,原來九宗大會每隔五百載一屆,道理是在這里。唯有等上五百年,“玄渾琉璃天”的位置才能空缺出來。
譬如六百年前乃是端木臨大會得勝之時;但直到百年前他才出世,蒞臨越衡,意氣風發。
杜明倫道:“按照十二位大能的見解,若是將‘太質之氣’完全散逸在紫微大世界中,使九宗真君斷絕千百萬年,固不可行;但若是竭澤而漁,肆意消耗跨界載來的‘太質之氣’,同樣不妥。”
“于是十二位大能最終將‘太質之氣’煉作洞天‘玄渾琉璃天’。這處洞天常時只容一人修行,唯有相隔萬年,紫微大世界地力大盛,此洞天或可容二人、三人同時修行。歷久以來,‘玄渾琉璃天’雖然大小不變,但其中‘太質之氣’受紫微大世界天地之力的滋養,卻是愈發濃郁。”
“須知每一代消耗‘太質之氣’的僅有一人,消耗少而滋長多。千百萬年后,當‘玄渾琉璃天’中的‘太質之氣’增長到一個難以想象的密度,再將之一舉打破,點化洲陸,從而徹底變更紫微大世界的修行法則。”
歸無咎點頭道:“如此,既保證九宗真君不絕,又逐漸積蓄潛力,立足長遠。倒是一個兩全之計。只是,四百年后這一會,到底玄機何在?”
杜明倫道:“無它,當年九大宗門,十二位大能,所簽訂契約便是以三十六萬年為期。四百年后,正是原有契約失效,再立新契之時。”
歸無咎疑道:“契約?”
杜明倫悠悠道:“不錯。這一道契約名為‘天綱法契’。當中除卻約定九宗共同守護‘玄渾琉璃天’、每五百載斗法決勝之外,還有一條至關重要的約定:九大宗門,每一家在位的真君大能不得超過九數。此數既滿,這一家便不得參加爭奪。”
“九宗傳承,修到極處本是難分高下。不過這九大宗門在原先那界域之中,根基之深淺、進度之先后便稍有差別。更因為沖破天地界關之后,面對新的天地法則,九宗原本俱是完美無瑕的道法,無不生出或大或小的破綻,有待于再度‘完道’。乘著初入紫微大世界的契機,若是哪一家受創較輕,突然占據先手,那自是強者愈強,其余八家道術難免衰微。這一條約定便是為此而設。到了千百萬年后‘太質之氣’席卷紫微大世界,到時候再自由競爭不遲。”
歸無咎暗思,真君大能壽元四萬載,若是每五百年成就一位。這樣算來,駐世大能足有八十之數。九宗每家限定九數,九九八十一,似乎過于平均,不易區分高下。再一想,越衡宗止有三位大能,也太少了一些。
面對疑問,杜明倫道:“非是如此。一來,并非每一位真君大能均能壽至四萬年,若生前有所傷損,或因故損耗元氣,便不能足其壽數。二來,真君大能中至為為杰出者,若于萬余、兩三萬載壽數時進階斬分大道,往往駐世不久就會飛升而去。三來,實則每一家宗門的真君大能數目,都比明面上多出一位。譬如越衡宗就是四位,而非三位。這九位真君大能,俱是各宗壽數不多者,常駐于九天之上、‘玄渾琉璃天’旁,監控著紫微大世界地力對于‘玄渾琉璃天’的影響。這九人,不在九數限定之內。因此,存世大能從來從來都在四五十人之間。”
杜明倫又道:“只是舊盟約的最后一屆大會稍有不同,九宗不拘人數均可參加,以此會之勝負,決定新盟約何去何從。”
歸無咎疑道:“新約?”
杜明倫道:“這便是九宗紛爭的關鍵。辰陽劍山一方,力主在新約中廢除九人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