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空盡染。
機緣巧合,第一次動用這一道神通,歸無咎心中也有幾分振奮。唯有在實戰之中,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掘每一道神通的妙用。
譬如此刻,歸無咎立刻發現了這一神通的一項長處,堪稱妙用無窮。
原來,“長空盡染”神通,在感應距離倍增的情況下,本身不需要釋放一絲一毫的氣機。這就意味著,此術在御主隱匿身形切忌暴露的環境下,可謂大放異彩。
好巧不巧,這一道神通使出,果然就發揮效用。
在“長空盡染”感應邊緣的一座五指山中,隱隱約約感應到幾道氣機。
其中一道最強的氣機,清晰的感到氣息極為精湛。但是單論功行,未必能夠超出歸無咎去;而另外四道,卻孱弱許多,至多不超過金丹初期的境界。
歸無咎暗暗一試。在這個距離上,自己即便將“長空盡染”神通運轉到極致,也無法精確捕捉五人面目。
于是暗暗起了遁法,化作一道浮云,幾乎在不引發任何元氣波動的前提下緩緩靠近。同時“長空盡染”神通運轉到極致,只待能夠清晰感悟五人之形象,就立刻止步。
就這樣悄無聲息的又接近了三分之一的距離。
這里就是歸無咎能夠精確感應到五人的界限。
隨著歸無咎心中玄功默轉,五人之面目清晰的浮現出來。當“形”一旦被把握的瞬間,“聲”也同步地納入歸無咎掌控之中。
無一例外,那四個功行稍遜之人都是筑基境界,三男一女,年紀均幼。這四人雖然服飾古樸譎怪,但是面容都極為清秀,不亞于南門芊、北門云錚。
至于四人對面的哪一位,正襟危坐,一道道書卷隨意丟棄在身旁,面容卻異常熟悉。正是兩月之前,歸無咎曾經在天幕中見到的“老相識”
紅發黑面,眸生雙瞳。
九重樓。
歸無咎心中一跳,果然是來到了所謂的“廣淵天”中。
不久之前,此處空間愈來愈黑、而“拾遺書簡”感應中又似乎極為遙遠。歸無咎就已經產生了猜測這里似乎和三生陰陽洞天中三處出口之一的“廣淵天”有幾分相似。
黃陽界,這數十萬年前曾經被擊破的陰陽洞天碎片,似乎還有另外一重身份?
既然其本體在數十萬年前曾經是陰陽洞天,那么這輩空蘊念劍擊碎的數十道碎片,宛如蛞蝓一般再生活力,有無可能再次形成了規模較小的陰陽洞天?
當然,先前先入為主的將之視為“小界”也不算錯。因為若是陰陽洞天的兩頭出口都被封死,那么“陰陽洞天”就是“小界”,“小界”就是“陰陽洞天”。
可以想象。
當年在廣淵天被擊碎的數十道碎片,極有可能和“黃陽界”相同,化作一道陰陽洞天。兩處出口,一處是小界落足之處;一處就是這里了:每一處‘小界’或是‘洞天’的誕生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