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宗各派之中。奪取真傳弟子頭名,已經是一件光耀門戶的大事。注定會高朋滿座,賓客云集,大肆慶賀。
歸無咎銓道會縱橫不敗,善始善終,成就一段佳話,照說也當是震動萬古的奇聞。可是自從和荀申比試完的那一刻起,他便呆在此地,靜觀這名為“渡明開元”的合盟小界的誕生。
此后陸續搬入開元界的,除卻自家洞府清萊臺外,便只有各門派天玄上真和承載厚望的真傳弟子,計其總數,尚不及諸宗規模全體的十分之一。
在歸無咎那些云中派“同門”看來,這半年時間,除了“十二峰”中瀛水、青睞二峰莫名消失外,兀自不知隱宗發生了這么一件開天辟地之事。
而歸無咎在洞府之中修行如故,清簡幽寂一如尋常。轉念間,竟不免生出“錦衣夜行”的感慨。
但是,如羋道尊所言,“合盟大會”并非僅是一場形式。
除卻立十二職分,著名于“平鈞玉葉書”,定下諸隱宗互通有無、明正功勛的保障外。其余開花結果、落到實處的所得,也一樁樁,一件件彰顯出來。
擎天氣柱之中。清萊臺等三峰之上,“萬鏡池”下,又多出一青一紫、一方一圓兩座殿宇,若沉若浮,隱沒于云霧之中。
自數日前見過羋道尊分身后,歸無咎是第一個進入那青色方形大殿之人。
按照羋道尊的吩咐,他什么也不需要做,只需安坐于一只歪歪斜斜的陣圖之中,靜心打坐十二個時辰便可。
待他出殿門時,陸乘文已在殿外等候,顯然是準備做同樣的工作。至于荀申,其人在甘堂宗內早就完成此事,如今不過是把已成之物搬取過來,進一步煉化,卻不必勞動他再來一次。
據殿內催動法陣的八位離合境長老言道,通過一道奇陣,三日三夜便可初步成功。只是最近三載,每隔四十九日,都要煩請歸無咎再來一趟,如法炮制,方能將所制之物徹底穩固。
此殿之用途,是匯合甘棠宗、江離宗等六家宗門的秘法,為歸無咎等人各自炮制一具分身;此分身在法陣催動之下,足以發動與本人相等的戰力。
大體上看,似乎與圣教祖庭“景行殿”道理接近。
只是此殿所藏分身之用,比之“景行殿”隨時可以供后輩弟子切磋比試,磨煉道術的效用,到底遜色一些。
若有他派真傳尋歸無咎等人的分身比試,用過一次,足足需要三年時間小心祭煉,才能修復如初。
事實上,此殿實際上是作為一道錨準人才的保險措施。
若其余各宗出了杰出天驕,不可以常理成法度量。大可以與歸無咎等人化身試過深淺,知曉了自家器量。再做決定,是否要一試宗門大印窺破銘文。以免白白送了性命,折損了上乘人才。
故而此殿與道宗祖庭“景行殿”本是南轅北轍,似是而非。并非著意于精英弟子磨煉之用;究其本質,乃是一種維系諸宗機會公平的手段,與“平鈞玉葉書”道理相同。
若有人通過考核,得以放心大膽的嘗試神意觀照自家“宗門大印”成功。即便無法和歸無咎等三人相比,也將作為絕代道種的備選,取得相當優渥的待遇。
在歸無咎“銓道會”中交過手的對手,臻至此等層次的,以代螺宗“嵐”為代表,也有三四人之多。
至于那紫色圓壇一般殿宇,氣通幽明,望之不凡。
此殿乃是又一處道尊大能以大法力成就,牢籠空間的小界秘地。只是這方小界,論空間大小遠不能與“萬鏡池”相比,約莫只與半個“開元界”差相仿佛。
這處圓壇小界,就是為了諸宗合盟之后,諸位隱宗天玄境大能切磋道法之用。落眼點已非制度之維系,而是實實在在的戰力提升。
圣教祖庭之所以能夠執掌大勢,歸根結底在于顯道、應元二位不世出的人劫道尊,以震古爍今之能鎮壓一切。
三十六萬載以來,圣教后于顯道應元二人出世、崛起、得道,乃至駐世數萬載后,最終隕落在天地劫力之下的道尊,也有五六位之多。
卻不知那兩位何以能夠做到,既不化同此界,也不飛升而去,一意存世如此之久。
單單以天玄上真的數目而論,圣教祖庭兩家,總數也不過是數十人上下,無論如何抵不過七十七家隱宗之和。
若非開元界有存續時間的限制,如此百家合流,數百上真切磋琢磨,若能持續個十余萬、二十萬載,恐怕群策群力之下,道法高明昌盛,絕不亞于圣教祖庭。
……
清萊臺洞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