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枚如弓如弧,乃是三柄柳葉彎刀;中三枚冷艷逼人,形如短矢,乃是三柄小劍;最后三枚如同大葉飄浮在空,是三枚不規則七邊形的“方盤”。三者無一例外,皆有上品“真祭器”的品質,只是形貌規模略小而已。
歸無咎心中納罕,他雖邁入元嬰境,功行又有大進。但是面對荀申的巧變構思,依舊不敢掉以輕心。原本抖擻精神,試上一試荀申的新手段。沒想到今日荀申的斗戰風格,與既往所見大相徑庭。
正思量間,荀申神馭九兵,已是朝著歸無咎殺了過來。
歸無咎調運雙劍,從容攻守。
二人周遭十余里范圍內,飛星踴躍,劍光如虹,各自一觸即收,留有無窮余味;但總觀攻勢而言,卻又宛如蛛網一般愈收愈緊。
斗了一刻,歸無咎暗暗點頭。
以荀申神意法力之充沛,這等品階的法寶,休說九件,就是九十件,一起運使也毫不為難。而他之所以盤坐虛空,幾乎放棄了近身之防御,一意心神固守,顯然并非無因。
這九枚法寶,顯是暗合本土文明中號稱“三三合九,九九歸真”的《上玄》一脈推演之法,敷衍成陣。其中變化之數,何止數十數百萬。故雖只是九兵,但若要運使不失,非得全神貫注不可。
所以眼前比斗,看著花哨,其實最是質樸不過,和二人純以法力高下正面硬撼異曲同工;不同之處在于,所比試的并非法力,而是算路。
只是歸無咎始終堅信,如此比斗,并非荀申一貫之路數。故而始終心意機警,猶如活水,未有須臾松懈。只是那正面九兵的繁復攻擊,同樣要消耗他大量心神投入其中,同樣輕忽不得。歸無咎不愿以規模壓人,一時不免陷入兩難。
好在歸無咎尚有最后的倚仗,所以也不虞有失。
果然,百余息之后,就在九兵已運使到至為繁復的“六變”之后,歸無咎心識之中一道意念劃過。
歸無咎微微一笑,也未吝嗇手段,直接使一個“空蘊念劍”的法門,朝著東北方側身處擊去。
可那處明明空空如也,不著一物。
然而數息之后,那一處平地驚雷,忽地傳來一連串連環崩響。卻有藏匿于暗處的一物,忽地顯形,奔逐如電。其勢之迅烈,若非提前加以防備,就算能夠匆忙躲過,勢必也會十分狼狽,處于手忙腳亂的境地。
待那似虛非實的暗手被空蘊念劍擊得粉碎,歸無咎依稀看見,似乎是一柄經由秘法祭煉的木劍,擅能收隱匿密擊之術。
歸無咎,荀申,不約而同地同時住手。
荀申面上閃過一絲訝異,道:“歸兄能夠破解這一式,本不算出乎預料;只是這破解的方法,卻出乎荀某意料。”
歸無咎卻并未正面回答,凝神思慮半晌,反問道:“何解?”
荀申微笑道:“最后那一記木劍,乃是本門‘九二煉兵法’所祭煉,也算是一門潛匿攻擊的神異法兵。近年來本門幾位上真于此道又有心得,故而鍛煉之術,威能之著,亦隨之水漲船高。”
“至于如何能夠分神二用操控此寶。說穿了也不堪一提。原是本門中一門二三流的秘術,暫能分裂神魂一線以為陰神,足以操控好預先算定的布置。荀某三四載之前偶然翻閱經籍,覺得這一術十分有趣,倒是可堪一用。”
歸無咎詫然道:“就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