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二戰已訖,歸無咎收攝殘存武魂氣機十二道,混凝為一。
最后一道氣機調和均勻,好似一鍋本已熱浪蒸騰的清水終于煮沸,鳴沸回落,大音希聲。
更奇妙的變化是,累積納入丹田的武魂氣機,原本雖能被歸無咎憑全珠運使如意,但到底隔了一層,好似手中牽著一枚繩索,借此拖拽操控一件外物。只是隨著十二道氣機之數已足,這一種“隔”的韻味,忽然再也消失不見。
歸無咎心頭,陡然生出一種親近之意,似乎這一十二道氣機,和自己正身煉化而成的元嬰法力相比,無有任何不同。
“中外”之差,一步消弭;
凝合成象,武魂成矣。
至于生成何等武魂,歸無咎心中亦立刻有了主意。
歸無咎本是不拘常法之人,自踏入道途以來,以“天人立地根”為旨,步履維新。如今雖涉武道,卻也不易初志。按照此時心意,當不為任何前人成例所拘束,縱其想象,成一前所未見之武魂。
更何況,他踏入武域之后,因緣巧合,名義上是歸屬于“有胥”一脈。這一脈之武魂,本就不拘嬴鱗毛羽昆之屬,自法求變。
但當歸無咎生出此念時,腦海之中卻浮現出一道道畫面來。
白衣倩影,英姿颯颯,往來如風。
姜敏儀。
從拜山云中,竭力一搏,到留下印記;最終心緣兆起,踏入秘地相尋。一幅幅畫面,在歸無咎心中流動。
因何有此念動?
難道是提示自己,凝合武魂,當選白虎之象嗎?
歸無咎沉下心去,細細推敲,不過數息功夫,已隱隱約約把握端倪。
自己能夠獲得武道之中的機緣,姜敏儀是引路之人。“真幻間”所得,她注定有份。
更為特殊的是,歸無咎終究是后天而成的武道修者,抑且并非最純正的內外十二枚武道龍符持有者。所以一飲一啄,有緣分終始之辨,歸無咎終不能一攬無余。
若說武道之中的機緣,是暗藏虛中的一頂皇冠。而歸無咎平空出奇,隨緣擷取,當可以取走這頂皇冠之上價值最高的一枚明珠;而皇冠本身,還是當歸屬于更加純正的武道修者。
因此,歸無咎所成就之武魂,若果真是平空而起,與姜敏儀之武魂全然無涉、不構成任何聯系。那么“真幻間”的機緣,亦必將有所殘缺。
那么以命理、星相、坎離、水火。陰陽之辨,對照姜敏儀的白虎武魂,自己該成就何等武魂,那就昭然若揭了。
一十二氣打散運轉,依次凝練成鹿角、駝首、蛇身、蝦眼、象耳、蜃腹、鯉鱗、虎足、鷹爪之形,真幻三變,終在背上復現圖案,顯現真形。成就之一瞬,周遭氣機微微一隱,風云卷合,水火生變之象,已暗藏其中。
青龍武魂。
不知是巧合還是暗藏玄機,武域之中,以龍為武魂者,他還并未親眼見過一人。
歸無咎微微一笑。雖然無法親眼得見,但是此時他背后武魂形象,一筆一劃,自己皆能清楚感應。
但氣機微微凝復之后,歸無咎立刻察出兩點不對來。
其一,自己借法天機,成就后天武魂,按理說當是武道中極重大的機緣演變。可是此時的天地之象,似乎并未有相應層次的異象與之相匹配。
其二,這新“成就”的青龍武魂雖然生機俱足,完全化作歸無咎本身所有之物;但是此武魂到底有何妙用,歸無咎此時卻體會不出。
再度動用神意內觀之法細望
原來,這青龍武魂萬般都好,只是一雙龍目,卻只得一個囫圇眼白,未見光華。
可以推斷,唯有這“畫龍點睛”的最后一步完成,歸無咎才算是一個真正具有青龍武魂。
只是,這一步當如何著手呢?
“道友,請吧。”
這清亮四字,打斷了歸無咎的思緒。
抬首一望,原來四戰之后,銀甲人已立在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