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聽軒轅懷肅然道:“歸道友羽翼成矣。”
軒轅懷縱然再高明,畢竟只是元嬰境界,自然不至于無所不知、所料必中。但是目見耳聞之后,依舊產生偏差的,這是降世入道以來頭一回。
就在與歸無咎照面之后,他對于歸無咎的評價,依舊是“既見真流,稍欠圓融。”比之自己,到底多少要差一些的。
以實戰而論。
如果是當年烏蘭河上的李云龍易地而處,以類似神通精義對拼,那么軒轅懷當以三分之一以上的劍魚留存取勝。
歸無咎雖然見真,但料想拼殺到最后,依舊當是軒轅懷多出三至五條劍魚,彰顯出這一線之差。
豈料最后完全打成平手。
歸無咎所持之道,已然洞明這是通過一種秘法,使得自身的應對之策隨時變化,而又無損于“全力以赴”。縱然天算之功再強,亦不足以尋定根本,推演出一條必勝之路。
品鑒其法門,似乎源自魔宗一流。
但若僅有這一手段,是不夠的。
若技止于此,畢竟仍舊是軒轅懷的演算之功較為主動,而歸無咎的騰挪之法乃是被動應對。一先一后,一快一慢,自然會形成“勢”的差別。
與騰挪生變之法遙相呼應的,是巧借物力之法。
軒轅懷已看出來了。
營造這一方溪流山谷,于軒轅懷自己而言,是境界自足,呈此氣象。而歸無咎這里,卻是一門獨到的神通,似乎是越衡宗正法演化極限,所誕生的一道法門。
有這一道法門在,川流水象,時時受其干涉。踴躍暗流之中,時時對水中銀魚,造成羈絆,產生微弱利弊影響。不用說,這種干預,自然是利于彼而不利于我。憑借這一門手段,化解了“天算”之法的先手優勢。
更難得的是,這一神通法門,純有一種“物力備于我”的氣象,并不額外勞心法力操控。
一奇一正,相得益彰。
其實就算到了這一步,軒轅懷道心明斷,自己依舊有微弱優勢。
然而,每隔數息,數十息,那奔騰踴躍的水象干涉之力,忽地增強不少。自己水中數萬銀魚,至少有數十條受到明顯的窒澀,排兵布陣,亦由局部影響到整體,干涉到了自家神通大勢之威力。
軒轅懷似乎看出。這是一門不以法力為代價、而以氣運幽玄作為支撐的神妙手段,能夠將自家戰力突破至極限以上。
同是魔道秘法。
軒轅懷隱約感到,此法用之于殺招之上,依舊可為,但是成功的幾率勢必大為降低,甚至降低到一個相當微小的地步。而歸無咎卻化整為零,將此術的增幅用之于一個微小的局部,保證其必成。
而這個微小的局部,卻又對整體戰局產生影響。
哪怕這影響很小,卻恰恰能夠將雙方差距抹平了。
可是……
到了這一步,依舊不夠!
歸無咎能夠和軒轅懷打成平手,依舊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條件。
試想,若是軒轅懷所演化的的數萬劍魚,較歸無咎投下的劍魚更加“強壯”,戰力更強。那么無論排兵布陣如何運用微妙,身負之勢也是注定的。
換言之,以上所有謀算成立的前提,是歸無咎的劍道層次,達到與軒轅懷并駕齊驅的地步。
這是根本。
歸無咎回味方才的出手,面色無悲無喜。
“空蘊念劍”第六重大成。
“前知秘法”的等分騰挪之術。
“人我之余”神通借用物象、與本身神通相輔佐的妙用。
“紫虛之卦”化整為零,落筆于細微處,先保證成功率、然后再反哺于整體戰局的精妙構思。
方才這一場垂釣之戲,看似高妙異常、脫略形跡,其實卻是歸無咎有生以來最強的神通演示。只消其中有一個環節有一絲短板或紕漏,那么勝負之勢,再無懸念。
軒轅懷之強,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