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式,無論是此前數次交手,甚至是與隱宗同道斗法,荀申皆從未動用過。今日使出,是這一法門首次現世,名曰“五火心苗”。
利大人不識得此法,自然應對尤為謹慎。
一瞬間,心中已有了六七種應對策略,自忖此神通無論是走的陰、陽、剛、柔、曲、直、勇、怯、虛、實、真、幻任意一條道路,哪怕己之智力不足以將其完全破解,也可有早已定下的預備手段,將其接住。
豈料這“五火心苗”,縱到距離利大人十丈處,便要與他所立之神通避障相接的一瞬,卻陡然轉折。
似乎什么也沒有做,就回到了荀申掌心之中。
無用之用。
一種暫時“無用”的手段,是余筆,亦是伏筆。
利大人驀然心有所感。
修得“自在玄功”之時,他心中對此法也頗為滿意;頗為得意。但是現在他卻豁然覺得,若是自己走那有進無退的攻殺路子,或許對方便并無余力留下這許多“伏筆”?
那也未必。
但是,這一神通出手,荀申的斗法路徑之演變,在利大人心中卻是逐漸明晰了。
第一回交手時,荀申神通,盡在虛實之變中,果然與其號稱“兵仙人”的一貫風格相吻合。
第二回交手時,荀申似乎有感于缺乏致勝之根本法門,雖然其道術精義猶本與極變之旨,但是其卻混煉為一,成一宏大手段,以觀山九連,與自己一舉分出勝負。
到了今日,平心而論,斗到現在,荀申一切出手,依舊是以正面相接為主,并未動用任何詭詐手段。所以,雖然其壓箱底的“觀山”神通未出,但是其人氣象,卻更接近于上回交手中“正道為主”的路子,而非既往的“奇兵幻變”之路。
由偏入正,其中有一條清晰的軌跡。
但也不完全相同。
雖然這一回荀申并未動用任何詭詐手段,但是那“因明霧沼”也好,忽然回轉的火苗也罷,卻似乎隱約昭示著他并未放棄機巧致勝之途徑。
誰也不敢保證荀申就定然與自己正面硬拼到底了;當你放松警惕的一瞬,或許就是他圖窮匕見之時。
品味再三,頗有一種利劍高懸、引而不發的味道。
這種感覺
令利大人心中隱隱感到不適。
因為,將此種戰法,徹底剖析,其中似乎隱藏著一絲上手意識。
意即荀申或許自認為在他利大人之上。所以可以牢牢把握戰局的主動權,反復騰挪,爭取良機。
很顯然,利大人并不認同此念。
上一回爭斗,是自己勝了。
是因為自己一身道術,倚仗法寶“九弋”?
荀申也同樣倚仗一件天祭器品階的異寶。或許在各自斗法體系之中,“九弋”占據分量遠遠為重;但是形勢、底蘊、根基,乃至運氣,都是各自實力的一部分。以荀申的智慧明達,不會看不破這一點。
荀申忽然抬頭,遙遙望了一眼,似乎將利大人此時所思所想,完全窺破了。
然后,荀申微一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