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轉轉,魯兵文將歸無咎引到一處甚是荒僻的山崖石壁,便獨自離去了。
歸無咎靜心觀覽。
山壁之上,隱見清光流動,閃爍迷離,顯然是一種特殊的陣法之力。
這也說明這處山壁傳承之久遠,若非外力護持,早已朽壞。
將一連三十六道碑文閱覽殆盡,已是日暮時分,歸無咎也不由憮然嘆息。
說到開辟道統、擴大傳承、使得上通下達,更多的門人弟子有上進之機,聽起來似乎是一件十分崇高的事業,但是上上下下所投入人力,其實頗不匹配,大有輕重顛倒之嫌。
誠如魯兵文所言,歸無咎到這里來,儼然是蓬蓽生輝的稀客。
因為此事與九宗第一流的人物之間,利害關系十分淡薄。似那天資卓著、略不世出之人,五百年會上自能攫取真君之位,得了上進之途。似這等人物,畢生精力要么是鋪在更進一步、成就道境;要么是用力于本宗完道,又或進一步擴大本宗在九宗內的優勢上;很難有太多興趣去關心稍次一流的人物,上進之途如何。
譬如如今九宗之中,軒轅懷、木愔璃、束玉白等人心思所在,便絕不在此。
除卻三十六萬載之期將至的近日,考諸往時,唯有極少數時節,一個時代同時涌現不止一位最頂尖人物,其求道無路,或許會分流出一二卓異人才,發憤于辟道立業。
但是此等情節,都是一時之特出,并非常例。
從另一個角度說,九宗道途甚窄的后患,唯有等到將來全面接管紫薇大世界之時方才會顯現。但是現在太質之氣尚十分微弱,九宗暫時是隱匿生息、逍遙避世的態度,從未出現在本土修道人面前。
若非飛升大能干預,諸如隱宗、圣教,甚至不知道九宗的存在。
此等情形下,九宗中層力量斷層、近道境數量過少等等不足,便顯得并不急迫。
若非歸無咎心意明鑒,感受到了“尋根”的必要性,也未必會用力于此。
立下這塊石碑之人,名為屈敏齊,出身于幽寰宗,觀碑文履歷,其人乃是九合宗歷史上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不過,他卻并非是九合宗的創立之人。
九合宗成立三萬載后,屈敏齊投入宗門,成就了他一番波瀾壯闊的大事業。
說起來,其人履歷,正是罕見的“一時涌現多位頂尖英才”的情形。
當時幽寰宗內,屈敏齊與年長他三十載的一位師兄荊慧月,并稱為一時之杰。度其碑上文字形容,以今日的標準衡量,當是距離圓滿之境一至二步的人物,用三十六子圖對比,約莫在二十至二十五名之間。
如此境界,已然勝過了歷代五百年之會中絕大多數的人物。
然那時連續數代五百年會,都只得有一人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