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后,圣教治下,神道三十七界天,一齊發布一道示諭,震動天下。
示諭言道。
近來潛流涌動,有所謂魔道秘法現世,言及與神道甚有淵源,數十萬載之前,本來同出一源。今其法降世,言道不用神意天池之水點化,單憑一卷功法,便能增進修為,持住壽元。
圣教坦然承認此說為真,亦公開布示,神道創立之初,博采萬家之長,的確有借鑒魔宗道術之處。若是神庭之下,若是考核等第不足,欲轉習新法,神庭并不禁絕。只是得法神庭之人,點卯應命,一如往日而已。
欲以神道為階,復承上古魔宗道術,每個人都可以自由選擇。
如此態度,可謂極大的出人意料。
示諭中又言道,神道道術,篳路藍縷,漸次演進。雖然最初于魔宗之法有溯源之因,但數十萬年演化下來,早已在一條獨立的道路上,漸行漸遠,并卓有建樹。
時至目前,已打破了“道境大關”這一最后界限。
近則十余二十載,遠不過百載之內。神道明鈞大帝,將在圣教祖庭開講,論說神道法訣之密奧,持續七日七夜。屆時,神道陰陽洞天將會無償開啟,任由有心觀法之人,前來聽講。并如百余載前陰陽洞天之戰故例,將說法影響,在陰陽洞天之內鑄成造影壁,反復宣諭。
開講七日夜后,明鈞大帝將一舉破境,成就道境修為!
以神道第一位道境修士的身份,宣諭數十萬載辟道之路,一舉功成。
由此論證。今之神道與古之魔道,高下昭然。
倘若困于壽元,道途將絕,走上復古魔道,亦無不可;但若有心向道,想要在神道之路中開花結果,那就須得維持本心不壞。
……
這一方略,乃是顯道道尊閉關三月,徹悟本人之道術,心證神道之源流后,做出的斷然選擇。
顯道道尊自認為,對于自家道術功過傳承,得失評判,做出了最公允的評價。
魔修得法之門徑最寬,點化最易。但是魔道要成就道境,須得先成為魔尊弟子,然后經由魔道萬劫中為大魔尊點化,方能漸次繼位。通過自家修行,不依傍旁人機緣,順利突破至道境者,古今所無。
這便是魔道秘法的弊病了。
雖云有教無類,不假于物,但是其上限卻受到天然的制約。
近日浮現的、號稱神道源流的魔道古法,也不例外。
顯道道尊反復心證,神道道術能夠臻至道境層次,離不開自己在神道道術中的增補進益,擴張而成大勢。最終規避了魔道法訣中的某些先天不足。這一功果,乃是自家體貼而來,任誰也搶奪不去。
有上進之心者歸于我;有延壽之念者歸于彼,乘勢切割,堵不如疏。
就當前而論,毋庸諱言,神道肯定會遭遇重大損失。
因為在根深蒂固的觀念之中,神道一直都是圣教仙門道術的下位替代。唯有壽盡之前,破境堪憂者,迫于無奈,才走上這神道之路。諸如明鈞大帝這般,本身資質極為卓異,但是卻堅信神道亦是前進之正道者,可謂鳳毛麟角。
顯道道尊反復思量,覺得正當以此法,滋養治下對于神道法門的自信。借由明鈞大帝晉升道境的機會,吸引更多的資質心性皆為上上之選者,入此門徑。
對于下面的掌控力,物產之供奉,或許一時間有小小損失,但是整肅部伍之后,圣教凝聚力勢必更強。
甚至于道而言,是一步跨越。
顯道道尊與應元道尊商議之后,以為走出了一步正著。
從某種意義上說,既往圣教上下,已然邁入歧途許久。近日遭到挫折,未必不是掉頭的良機。
所占地域之廣,人口之眾,勢力之雄,固然對于一家之根基、氣運有著深遠影響。但畢竟道術根基才是根本,主從因果,不可顛倒。倘沉溺于得勢稱雄,反而落了下乘。
……
一片妙韻祥和之地。
此間山水連結,但山不甚高,水色亦淺,單論景色,實則無足大觀。
但是尋常的景象之中,卻蘊藏了一種祥和的味道。
若是肉眼凡胎,只怕一個恍惚,就生出幻覺,似乎意味眼前之山水,是金玉鑄成。
倘對此地生出一番好感,再仔細觀辨,卻能看出些許味道來。如此山水一共八十八座,混同于方圓十二萬里之內。那祥和氣機,仿佛極具粘性,將此地深沉浸潤,煉成一體;似乎一個極為巨大的寶胎。
山林之內,隱約可見人影攢動。只是一個恍惚,卻又消散不見。山林之中,暗藏陣門。
就在此時,青天萬里之上,忽然生出一朵樹苗。
嫩葉紫莖,青翠欲滴。
這樹苗長勢極快,頃刻間就長成了參天之勢,然后紛紛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