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敘之后,席榛子翩然退卻。
到了該做一了斷的時候了。
荀申長身而起,毫不猶豫的信手一揮,七瓣蓮花驟然顯現,正是他在利大人面前所展露過的手段,靜待席榛子來攻。
此著一出,七息之內,必有結果。
席榛子雙目一凝,立刻窺出這一式的奧妙。
她的反應,沒有絲毫猶豫。
卻見她纖纖素手向上一揚,寶樹之形一閃而逝,旋即兩張尺許長短的青色、百色符箓已被夾在席榛子食指、小指之間,輕輕一抖后無風自燃。
然后整個空氣立刻變得活絡起來,仿佛龍歸大海,魚翔淺水。在此符營造的情境之下,無論攻擊速度、應變之靈活,都要大大增強!
另一道符箓的光華,卻是凝結于席榛子指尖,儼然自身無限鋒芒所匯聚的實體。
這是圣教之“符道”。
與此同時。
席榛子身軀宛若風中荷葉,前后輕輕一陣搖晃;本身氣機之茁壯,又猛然拔高一截!
這分明是圣教之“丹道”的手段。
只是與丹道本元、本身先行傷損之后再重新復振的“恢復”之法相比,此法門在席榛子手中增加出一重變化,在本身完好無損時增益己力,顯然令此法門的主動性、實用性躍然攀升。
圣教道法神通之中的兩大瑰寶,如今在席榛子手中融為一體,同樣也是更進一步的堅實根基。
按理說兩種外力之法門同時動用,實則稍有違礙;席榛子之所以能成,正是因她身上那一層微妙神道增幅的緣故。
電光火石之后,席榛子身軀當空一旋,猛地扎了過來!
荀申的這一門七瓣七息防御法門,所應對之法無非兩種。
一是迎難而上,斷然在七息之內將荀申斗倒;但此法門既然如此布置,自然會做好充足的防備。如此策略,似乎有落入彀中之嫌。
二是審敵虛實,沉心靜氣,在試探之中尋得此法的破綻。
如此做弊端同樣明顯因為七息時間實在太過短暫,若不能在審敵之道上有所收獲,又白白耽誤了時間,那么等于自己將荀申這神通的破綻和機會讓了出去,到時候后悔莫及。
兩種方法,各有利弊,并無一定之論。
荀申眸中光華微微一動。
在兩種方略之中,他自然能夠猜到,席榛子的性格,當是采用直接破局的方案可能性更高。
不止是席榛子。當世第一流的人物面對他這一式七息法門的投石問路,誰會選擇第一種方法,誰會選擇第二種方法,荀申大致心中有數。
但是似席榛子這般,毫無壓力、甚至連“奮發一搏、激勵勇氣”的心理建設過程也完全看不見,視近身搏殺的孤注一擲如理所當然,恐怕除了她之外,也罕有人能夠做到了。
荀申做出應對。
他大袖一卷。
圍繞荀申遠近之域,似乎形成一道淡淡的旋渦,無形無相,但莫名有一種難以阻擋的吸附之力。同時荀申之身形,也變得若虛若實,在土黃色和玄色之間,反復變幻。
席榛子看似是近身搏殺,但是經過兩重增益之下,氣機感應也敏銳無比。
她立刻覺察到,自己推波斬浪、力在外緣的一線氣機,已莫名被那一線“旋渦”化去了。
消化、吸收敵手法力的神通在修道界中并不罕見;但是敵手法力愈純,此法便愈難奏效。在雙方這一層次的交手中,依舊成力的化氣法門,委實極為罕見。
若僅僅是一線也就罷了。
這看似無形無相的吞噬之力,極有可能是一道無底洞,是荀申彌補“七息”的殺手锏。
荀申儀態好整以暇,只是毫不掩飾神色中的期望之意
你會作何選擇呢?
上一陣與利大人的交談中,其實荀申有所保留,并未全說實話。
因為荀申的心意運籌,已經到了另一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