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極萬變之后,自有返璞歸醇之心。
說來外人或許不信,其實荀申所走的真正路線,并不是什么“投石問路”、利用七息時間迫使敵人快速的做出策略選擇之類,從而占據博弈的上風。
荀申所行之道,恰恰是利大人的建議設法采用其余的防御法門,將七息破綻徹底補足,從而令這門神通,成為一門真正意義上的防御大神通。
與杜念莎運籌參研十余載,所得二法,其中之一是七瓣七息防御法門,另一道便是眼前這微妙的旋風氣機了。
但有一件事不得不提。神通組形、關聯變化之間的學問,深不可測。縱然是親身精研法門的荀申、杜念莎二人,也只是事先對于即將成型的神通大類譬如屬于攻擊、防御、陷敵等有一宏觀把握;至于神通的具體妙用如何、缺陷如何、特性如何,非得等成型之后,再度返照內心。
換言之,這和照著圖紙建筑房屋,是完全不同的。
造化弄人處就在這里。
荀申之本意,是換一種心境,建立一種硬碰硬的不變法門;但是這門神通成型之后,卻大出荀申意料。
原來,這門名為“神蟾吸水”的神通,正是以吸人法力的特殊手段,實現防御之妙用。
但是這吸攝之力的上限,卻不在于己,而在于敵。神氣感應之下的敵手法力有多少,這吸攝之力的上限便是多少。若是敵手全力以赴、毫無保留,吸攝之力將敵法力吸攝殆盡后自然會迎來否極泰來的變化。
不但神通之象瓦解,而且所吸的大部分法力,依舊會還于敵身,大致是雙方兩分的變化。
看似對方即便走出正解也不算虧;但更重要的是,整個過程在一息之內便能完成。換言之,此法抵擋七息的戰略用途,等若是失效了。
但是面對這一式,若是敵手有所保留,法力便是被真真切切的吸去了。
而且,就算沒有七息限制,哪怕是任敵采取佯攻之法,而無一往無前之心,面對這一門手段,也注定是徒耗法力。
本欲另開生面,但每人的斗法風格似乎有一種強烈的吸引力,最終神通成型之后,竟依舊落筆于虛虛實實之中。
荀申靜靜等候。
你會作何選擇呢?
此法完功之后,其實荀申三年前便有一念浮動
或許自己在圣教中真正的對手,有可能是席榛子,而非利大人。因為荀申推演模擬所有人面對他這一式的反應,面對這吸攝之力,依舊能夠毫不猶豫的沖殺進來之人,寥寥可數。
并且,這份名單之中:
一定有席榛子;
一定沒有利大人。
整個過程,也許心中有萬念閃過,但是現實中只是一瞬間的事。
席榛子果然毫不猶豫,視緊迫的局勢如無物,依舊完全感受不到她一絲思考的過程,身入青虹,扎進這“旋渦”的中心!
荀申心中釋然。
旋即伸手輕輕一擋,一道光罩,將自己牢牢護住。
這是他最后的防御手段,一旦動用,足以堅持到七息。但在自己神通被席榛子完全化解、面對至為圓滿的一擊,想要以不全之力抵擋,就必須付出一些代價。
這代價,就是所持這護身光罩的“定”字訣,長達一刻鐘以上。
在這段時間,席榛子大可將玄象之精取走。
一聲猛烈的撞擊之后,席榛子自然識得這是“自封印”的手段,舉目四顧,卻也并未再度出手。
數息之后,七瓣綻放飽滿,防御之功已成。
荀申心中豁然有一絲明悟。
在虛虛實實的變化上,他的確已登峰造極;無論是誰,想和他在此道中糾纏,都注定占不到便宜。唯有似席榛子這般,身懷無心之韌,方能過得此關。
無心勝有心。
此念一生,荀申渾身上下,忽然光影一顫,氣機徹底轉入圓融無隙之境。
再看對面的席榛子,同樣氣息由縹緲轉為渾成,卓然獨立,將從前那份雖然堅執、但暗藏窒澀的味道盡數洗去。仿佛月華流轉,清新動人。
三十六子卷上,圓滿之境,又添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