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衡宗。
木愔璃望著面前浮動的一張鑲金玉葉箋,沉吟不語。
信箋是秦夢霖發來,詳細論述了關于木愔璃道術之路的機緣與危機、卜算之所得。
其實在近兩年的修持中,木愔璃也逐漸琢磨出些許味道來。
她的最強神通,也是越衡宗開天辟地以來第一門完整的“十八法”人我之余,木愔璃對其自然是有幾分感情的。
要知道,此法可不僅僅是十八神通之一。
三千妙術,凝練十八,其中修持法訣之人具備極大的自由度,將所修神通往何處發展。
換一種說法,神通之性相,可塑性極強。
木愔璃提取人我之余中“調和中外”的奧義,使得自己修繕的其余十七種神通,甚至包括“星落乾坤印”這樣的純攻擊性神通,皆有一種感通內外、巧借物象的精神,并不為難。
這就是所謂的“一以貫之”。
與越衡宗星君岳玄英“天心搖落”之法為十八法之尊道理相同,只是層次更高,無論是作為精義始祖的“人我之余”,還是其余十七種神通,都達到了無限接近完道的最高明境界。
若如此做,將神通之中的“破綻”或云“不足”凝練在和物象相關的部分,那么便可以得到一樁好處
不止是“人我之余”可以用食道靈魚補足圓滿;其余神通,亦能用“食道靈魚”補足圓滿,而不必一法借用一物。
舉一反三,漸次推演,起初倒也順暢無礙。
但是隨著經營漸深,木愔璃卻發現了問題。
若所有十八種神通的欠缺,通通凝練在“外物”一項上,那恰恰是有悖于“人我之余”神通內外和諧、人我合一的宗旨。
真正正確的方案是,以“人我之余”為首的九種神通,如此施為,落墨于“人我之余”中的這個“余”字;
另外九種神通,則是圍繞于“人我之中”,將一線破綻埋藏在心念之中,再用一件不亞于“食道靈魚”的秘寶加以補足。
若是數百年之前的越衡宗,在短短百載之內煉之一件和“食道靈魚”層次相若的寶物,勢必極為困難;但如今合越衡、縹緲、隱宗、幾大妖族之力,再加上鏡珠所傳的煉器之法,單論煉之寶胎實體,憑借八十一年的火候足能做到。
關鍵是此寶所藏的“寶靈”。
如果說食道靈魚補足的是外物之和諧;那么這件新煉制的寶物要補足的,卻是本心之圓滿。
其目的是使得心中的“回眸照影”真切堅韌,構成不亞于現實世界的存在。
此“靈”最合適的形式,便是“回眸”中真實存在的人物照影。
原本這一人選最合適的是歸無咎,因為在木愔璃的“回眸心念”中,最精彩的畫面便是初入越衡之時、酣宴之后,和歸無咎在湖畔漫步的景象;以及歸無咎離開越衡時的一番話語。
若是歸無咎迄今為止并未與木愔璃見面,這幅畫卷深藏四百年,那么他便是不二人選,木愔璃尋得歸無咎之后,便可描摹心印。
但問題是歸無咎后來與木愔璃數度相見,甚至木愔璃道術之精進與歸無咎脫不開關系,食道靈魚亦是得自歸無咎之手。無論彼此,成長過程歷然可見。
如此一來,由于和真人密切聯系的緣故,“過去”和“現在”的界限被打破,將會制造出別樣的干擾和混亂。
至于時時刻刻和同處宗門、一同成長的寧素塵等人,那是更不必說了。
除了歸無咎,更深刻的就是童年記憶了。
只是洵山巨御部南北諸寨中人,皆是肉體凡胎,此時忽忽四百載過去,當是早已謝世。欲尋有緣之人,固已難得。
自己道術之中的危機,應在何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