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剛剛交手的瞬間,歸無咎看似是完全復制了第三道尊的神通,實則不然。
歸無咎的一千零二十四象,其實就是完全等分的一千零二十四道空蘊念劍氣機,和第三道尊各自成立的一千零二十四訣不可同日而語。
若非空蘊念劍本身的層次和威力上歸無咎占了上風,只怕就要一觸即潰。
歸無咎的意圖,是一個捉住一個,利用空蘊念劍同氣相感、系出同源的淵源,短時間內利用零距離接觸,快速將第三道尊的手段復制出來。
此法看似有些劍走偏鋒,但歸無咎心中有數,果然履險如夷。
復制完畢之后,法訣完全相同,而歸無咎的空蘊念劍層次更高,勝負不問可知。
第三道尊將劍光一卷,向后退出數丈,嘆息道:“我就說。能夠來得此間者,怎會是與我二人無關無緣之人?推陳出新,更進一步,好手段。是你勝了。”
但他放眼望去,卻見歸無咎眉關緊鎖,似乎懨懨不樂。
這“形下法”復制得如此容易,歸無咎迫不及待的便要推演嘗試。
可是結果卻出乎意料。
歸無咎推演可知,若是從未習得過空蘊念劍之人,通過他剛才復刻的一千零二十四道形下法訣修煉,習得或五十法,或七十法,便要止步;距離“八分之一”的一百二十八法尚有相當距離,更不必說將一百二十八法凝練合一了。
明明自己的“劍心相感”完整復制了第三道尊的手段,沒有一絲差錯才對。
此時,第三道尊忽然抬首,目中射出精光,悠然道:“我知道閣下要做什么了。”
“你的路走岔了。”
歸無咎心中一動,道:“還請道尊教我。”
第三道尊擺了擺手,道:“也無怪乎你理會的岔了。你既得了這一門劍道傳承,當知空蘊念劍并非自我手中創制,而是自本師商乙處傳承下來。”
歸無咎緩緩點頭。
第三道尊悠然道:“當年本師商乙曾道,雖然這一門劍道距離最后的成立尚屬遙遠,但是由于其根基博大的緣故,已然具備了大成之法的某些特性。譬如傳之后人,若非非常之機緣,至多只能習得八分有一上下。”
“這一千零二十四道分枝次第之法,乃是商乙先師特意為某能夠盡數傳承這一門道術創制,一言以蔽之,是因人成立,而非有教無類、亙古不易之定法。”
“此法由本人施展出來時,按照你心中推算,循法而行,當能習得一百二十有八。這推算并誤,但是卻有‘由本人施展’這一前提。若脫離了這一前提,便是刻舟求劍了。”
歸無咎連連點頭,旋即道:“敢問道尊。若想得通傳法門,該從何處著手?”
第三道尊默然良久。
這是當年商乙想做而未能做到之事。待其飛升上境之時,距離這一步猶有距離,否則這世間就要多出一家獨斷萬古的大宗了。
但第三道尊并未將這些話說出來,只道:“按照本師推斷,通用法門,勢必不若別傳法門這般瑣碎,當是宏觀整體,自上而下。”
“經由三道門徑,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似是最善之法。”
歸無咎雙目一凝,沉聲道:“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