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第三道尊的一千零二十四劍是“方便法”,但這并不重要,其最終是將這近乎至境的神通完整煉成,繼承了商乙衣缽。
歸無咎并不認為通過其一百二十八合一便能尋得真正的八脈正傳;他要的是遍觀這一殊相的全部變化,作為尋覓通用之法的階梯。
將空蘊念劍“方便法”和“正法”的關系,看成一位道境大能和紫薇大世界的關系,這份道心明銳,可謂是驚世駭俗。
第三道尊緩緩道:“道友看仔細了。”
隨即身軀緩緩浮空而起。
歸無咎亦拔身而起。
約莫上升了數百丈,第三道尊足下,忽地浮現出一朵八瓣蓮花。
蓮色粹白,仿佛豐潤圓滿到了極致,似乎在清水之中浸泡了數百數千載,時機一到,忽然脫水而出。其嫩滑生動,似是畫意,又似是實體。
在歸無咎目中,此物分明又多出一重相貌。
這豐滿無儔的肌里,分明只是幻象而已,其內在本質,乃是一百二十八道絲線回環相連,構成一只精致的骨架。
隨著第五道尊右手拇指在食指第一關節上輕輕一按。
八瓣蓮花中的一瓣,忽然備極殷紅。
七瓣雪白,一瓣盡赤,分外矚目。
歸無咎靈臺清明,立刻感受到溫度驟降,仿佛深處萬古冰原,一道磅礴豐沛的劫力,即將加身。
無形之中,他指尖亦有一無形之劍破碎,顯化成一道劍氣虛影,將襲來的神通半是拒止,半是映照。
在一千零二十四劍的最原始狀態,縱然是唯心唯識的空蘊念劍,亦展露出模仿有形劍道之用的原始形態。但是此刻其一百二十八法合一,儼然登堂入室,盡顯其“心意咒殺”之本色。
不過其每一劍到底只是八分之一,并非全體,歸無咎亦不需要用完整的一道空蘊念劍應對。若是如此,只能接下十余劍而已,如何能夠演盡無窮變化?
事實上,歸無咎只需一劍,勻出八分之一的威能,足堪應對;并且氣機所損的八分之一,立刻就能補足。
第三道尊足下蓮臺,紅光閃爍。
八朵煉瓣之中,總有一朵紅色,變幻不定。
其實就是這八朵蓮瓣本體之組形,其實亦是時時刻刻處于變化之中,只是其中微妙,卻非尋常人可以窺見了。
約莫半刻鐘之后,隨著雙方交手的頻率漸快,那八瓣蓮花已成為相當一致的“淡紅色”。
圓滿境以下,若不能窺見天中劫力變化,還道是時間驟然靜止了。
……
十年后。
第三、第五道尊所居兩峰極為宏偉,歸無咎在后山覓得一處清凈地。開鑿石室閉關。
七年前的一戰,他收獲極豐。
一千零二十四篩選一百二十八,無有遺漏。這其中的變化總數,甚至較之第五道尊囊括兩個紀元的神通變化也毫不遜色。
好在第五道尊是一一施展大世界中兩個紀元的全部法門,其不相統屬,理路不同;而第三道尊卻是依次施展同一門神通的變化,迭次而行。若作譬喻,前者似乎是不住地張弓搭箭,同一時間內一次挽弓只射一劍;而后者卻是連珠箭發,絡繹不絕。
所以速度自然也快上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