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里,劉婷忍不住開口道:“曹總,我們擴充配送團隊,還是要根據實際訂單來吧?”
“或者我們定制一個完善的擴招機制,設立一系列標準,在觸發到我們標準的時候,我們提前去進行招聘,亦或是在配送人員過多時,也提前給我們預警去減少成本。”
“以此去把我們的人員成本一直維持在一個合理的區間。”
“現在三千人或許還好,問題可能不會很明顯,哪怕有些勞動力閑置,其成本還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圍。”
“但是等到后續我們規模越來越大的時候,這個成本就不可小視了。”
聞言,曹興宇抿了抿嘴,沉思起來。
劉婷的這番話用直白點的話來說,就是“招聘不能每次都這樣全憑一張嘴,得有系統的科學的一個評判機制”。
對于劉婷的這個想法,曹興宇倒也沒覺得有什么不對。
這種前瞻性的思維,恰恰說明了劉婷在成長。
這其實是好事。
只不過,曹興宇心里并不覺得配送員會過多。
哪怕多,那也頂多就是一時的。
因為隨著后續的快速發展,這些有經驗的配送員完全可以去調去支持新的市場區域,去承擔更大的新市場里的老員工帶新。
因此,他認為這一塊的風險其實是相當小的。
只不過劉婷提出了這種想法,曹興宇最終決定還是不去否定了。
因為隨著公司后續不斷的擴張,公司在配送員方面能有一個完善機制,是一件相當不錯的事。
畢竟也不可能未來每次都是他來定招多少人,隨口說的還是會存在誤差的可能。
在現階段或許還行,但是想要公司長遠發展,各個方面還是要逐漸正規化、系統化。
特別是對于心目中有遠大目標的曹興宇來說,公司各方面越規范越好。
而且,有個道理說得好,一家真正的大企業,是在一把手當甩手掌柜時,還能正常的發展經營,這才是一家合格的企業。
如果一家公司太過于依賴某個人,那遲早是會出問題的。
因此,有些時候還是不能太個人英雄主義。
想到這,曹興宇點頭道:“可以,你回頭根據我們的實際情況去研究商討,制定出一套標準吧。”
“以后像這一類的事情,都可以讓公司制定成套的體系,讓我們有個科學的可以參考的方案和標準。”
“不過記住一點,一定要確保我們的人員足夠充沛,我們可以接受人員過剩,但是不能接受勞動力不足的情況發生。”
“好!”見到自己的意見被采納,劉婷樂得合不攏嘴,高興的應道。
“嗯,你去忙吧。”曹興宇最后說道:
“對了,幫我把蔡強叫進來一下。”
“好的。”劉婷點點頭,轉身離去。
“外賣場景,算是真正踏出了第一步了”目送著劉婷離開,曹興宇心里面還是有點小興奮的。
他心目中的那四大場景,都是相輔相成的存在,如果第一個能成功,那就能給另外三個奠定好基礎,并帶來很大的助力!
對此,曹興宇自然是十分期待的
不多時,蔡強來到了曹興宇辦公室。
“曹總。”蔡強笑著打了個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