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春雨江南。
意境真美。
對于某個西方面孔的男子吟誦這樣一首古詞,林素已經沒有了太多驚訝,這是一個26歲就白手起家積累了3000億美元巨額財富的家伙,他身上再發生任何事情,似乎都不會讓人意外。
不過,注意到A女郎崇拜的目光和陳晴演奏時顧盼含情的眉眼,林素又忍不住生出些許腹誹。
現在是秋天呢。
剛剛的這首卻明顯是一篇早春詞。
意境根本對不上嘛。
正這么想著,結束一首《姑蘇行》的陳晴停下演奏,捧著竹笛禮貌地朝兩邊輕輕鼓掌的西蒙和艾莉森微微躬身,接過男人遞過來茶杯,道過謝,啜了一口,才道:“維斯特洛先生,真沒想到,您竟然知道元朝詞人虞集的這首《風入松》,太讓人驚訝了。”
西蒙姿態隨意地捧著一杯茶,微笑中帶著些許促狹地朝林素示意道:“林小姐或許在腹誹我在秋天里附庸風雅地錯用了一首描繪早春的詞呢。”
林素差點把剛剛捧起的茶杯丟出去,心虛地連連搖頭:“沒有,維斯特洛先生,我沒有。”
陳晴看了眼心虛慌亂的林素,說道:“林姐大概是不太懂得這些。虞集的這首《風入松》重在遣懷,更傾向于一首‘歸去詞’,言語間都在表達詞人希望擺脫俗世煩擾歸隱田園的心情,和詞中季節的關聯不大。維斯特洛先生平日里肯定非常忙碌,偶爾難免產生和虞集類似的想法,要不然也不會在百忙之中趕來中國短暫休憩。所以,剛剛這首詞和您的心境再契合不過。”
西蒙聽陳晴說完,微笑道:“你很會說話。”
“謝謝,”陳晴眉眼彎彎,道:“說起‘歸去詞’,維斯特洛先生您知道陶淵明嗎?”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正是呢,”陳晴點點頭,道:“陶淵明有一篇很出名的文章,《桃花源記》,講述一位漁人誤入前朝遺民隱居之地的故事。大部分考證都傾向于這篇文章的漁人經歷是陶淵明杜撰,不過,中國很多地方都自稱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陽朔這邊也有一處,很美呢,維斯特洛先生下午要不要去看看?”
“好啊。”
剛剛從心虛慌亂中回過神來的林素聽著陳晴和西蒙·維斯特洛侃侃而談,突然覺得,自己似乎有些多余。
甚至產生了一些‘以牙還牙’的心思。
昨天她是怎么在領導面前編排自己的,她或許也應該這么做一下。
這次陪同西蒙·維斯特洛,她可是還帶著一些任務的,現在,因為陳晴的打岔,很多話題都沒辦法進行溝通。
下午果然去了陽朔城西的桃花源。
因為提前打過招呼,一切都安排的非常妥當,直到傍晚時分,西蒙一行人才盡興而回。
晚間小城里還組織了文藝匯演,縣政府讓人發來邀請,西蒙沒有去探究是否刻意安排,欣然前往。
陽朔是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國內景點之一,七十年代開始就用于接待外賓,隨之聲名遠播,八十年代開始,越來越多的西方游客慕名而來,心醉于此處風景,紛紛長期駐留,甚至在當地娶妻生子,因而讓陽朔獲得了一個‘地球村’的別號。
晚間的文藝匯演特意邀請了一些國際友人。
西蒙卻沒有和外人過多接觸的念頭,哪怕一些來自美國的‘老鄉’,看完表演,回到東嶺山頂的別院,時間已經是深夜十點多鐘。
內院正屋的主臥內。
兩人一起洗過澡,A女郎又額外給自己做過睡前保養,這才離開浴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