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亞康姆將報價提升到92億美元,表面上似乎可以讓原CBS股東獲得更多合并之后新公司的股票,問題是,誰也不敢保證兩家公司合并之后,全新的維亞康姆會怎樣發展,萬一股價暴跌呢?
要知道,因為被兩家公司同時搶購,CBS股價被嚴重高估的,合并之后泡沫很可能會被擠破。
因此,92億美元的換股并購和90億美元的全現金收購,只要不是太傻,就知道該如何選擇。
至于雷石東的氣急敗壞,結果也只能氣急敗壞。
被耍了就是被耍了。
哪怕真的起訴,也只會成為不了了之的無謂糾纏。
畢竟雙方又沒有簽署合約。
歸根結底,還是維亞康姆本身無力從華爾街籌集足夠的現金用于這次并購,這其中還有著維斯特洛體系悄然發力的結果,西蒙一開始就不希望看到維亞康姆并購CBS。
西屋電氣與CBS集團達成并購協議的同時,另外一起規模要小很多的交易也正式敲定。
經過持續兩個多月的低調談判,瑟曦資本旗下的阿波羅管理公司以12.5億美元的價格拿下了IBM旗下的電池研發與生產部門,這部分資產包括IBM設立在北美以及海外的總計5個電池產品研發團隊和分別位于紐約州、墨西哥與中國的三家電池工廠,以及,最重要的,大批電池相關核心專利。
西蒙之所以通過阿波羅管理公司的名義進行這次交易,主要是為了方便拆分。
現階段的IBM電池研發與生產部門,主要為IBM旗下的筆記本電腦等電子產品生產傳統的可沖放鎳鎘電池,位于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和中國廣東的兩家工廠都是如此,只有紐約州去年才剛剛建立起來的一座電池工廠,才是用于生產最新式的鋰離子電池,而且規模遠遠不如墨西哥和中國的兩家大型電池工廠。
西蒙拿下IBM的電池研發與生產部門,主要就是為了鋰電池。
作為老牌電子巨頭,IBM的底蘊絲毫不亞于歐洲和亞洲的一干新銳電子廠商,索尼在1992年首先推出商用鋰離子電池之后,IBM在去年也完成了相關產品的開發,并且在紐約州的奧爾巴尼市建立了鋰電池工廠。
路易斯·郭士納1992年臨危受命執掌IBM之后,一直在對龐大臃腫的IBM進行精簡,IBM的電池部門并不算這家老牌巨頭的累贅,卻也不是核心業務,給IBM實現的營收和利潤都不算高,屬于可剝離可保留的一部分資產。
當維斯特洛體系主動伸出橄欖枝,郭士納很快同意。
這位IBM掌門本來還希望借助一下維斯特洛光環,如同韋爾奇當初只想出售NBC一半股權那樣,將IBM電池部門從獨資變成與維斯特洛體系的合資,IBM只占股,運營交給維斯特洛體系。
如果是其他情況,西蒙也會同意。
獨力的電池供應商很難獨立生存,肯定需要客戶,保持IBM持股,將來電池公司也能夠理所當然地從IBM獲得大批訂單。
不過,既然西蒙想要的只是IBM的鋰電池研發團隊、專利技術和產品工廠,對于現階段主流的重污染鎳鎘電池不感興趣,保持IBM持股就行不通。
西蒙親自與郭士納通過幾次電話之后,對方終于松口,答應將電池部門完全交給阿波羅管理公司進行運作。同時,西蒙同意在維斯特洛公司直接成立的一家電池企業Rettery中給予IBM集團25%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