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最后不得不出手壓制一些輿論走向。
主要是馬丁·坎貝爾在《割喉島》之外還是《神奇女俠》系列的導演,而且《神奇女俠2》已經啟動,無論是丹妮莉絲還是時代華納都不會允許《割喉島》的負面口碑影響到《神奇女俠2》,兩大巨頭發力,媒體上的爭吵很快就轉移了目標。
結果也基本確定。
馬丁·坎貝爾在外浪了一圈,老老實實地返回丹妮莉絲這邊安心制作《神奇女俠2》,也絲毫沒敢再在當初的合約之外要這要那,這是西蒙一開始就希望看到的結果。
派拉蒙一地雞毛。
即使拿下派拉蒙的西格拉姆集團依舊沒有失去對娛樂產業的信心,幾方折騰下來,大概也已經感受到好萊塢并不是那么容易能夠玩轉的。
卡洛克影業破產,開始進行清算。
原版的雷尼·哈林和吉娜·戴維斯夫婦因為沒有參與這個項目躲過一劫,不過,新版的男女主角,威廉·鮑德溫和達麗爾·漢納事業雙雙遭遇重創。
威廉·鮑德溫算是鮑德溫幾兄弟中最帥的一個,很有希望向動作明星方向發展,可惜,《割喉島》之后,未來幾年大概都很難再接到同等體量的項目。
八十年代初就依靠參演《銀翼殺手》成名的達麗爾·漢納,這些年一直在嘗試沖擊一線,資源也算不錯,除了《銀翼殺手》,還與羅伯特·雷德福、湯姆·漢克斯、邁克爾·道格拉斯等大咖都算合作過,可惜一直都是那種讓觀眾非常臉熟卻半紅不紅的狀態。
因為《割喉島》是一部偏女主電影,這次可謂是達麗爾·漢納的一次突破。
可惜,鯉魚跳龍門失敗,結果要比威廉·鮑德溫還要慘淡。
總體而言,去年的IPO之后,好萊塢的某些格局又已經劃分完成,丹妮莉絲娛樂今年不再保留實力,結果就是好萊塢其他制片廠連續一年都不太好過。
現在的好萊塢七大,真正由美國資本掌控的,就只有丹妮莉絲娛樂和時代華納集團兩家。
剩下的五家公司,索尼控制著哥倫比亞,還逐漸取消了這個廠牌。二十世紀福克斯的老板雖然移民了美國,但母公司新聞集團的核心依舊在澳洲,派拉蒙被加拿大的西格拉姆集團買下,米高梅被以約翰斯頓家族為首的澳洲財團控制,曾經美國文化代表的迪斯尼被法國維旺迪收購。
這種情況下,即使丹妮莉絲娛樂的過于強勢讓其他五家想要反彈,也注定不會有什么結果。
且不說維斯特洛體系在聯邦當局逐漸深厚的政治布局,哪怕沒有這些,海外資本想要打擊本土資本,在全球任何國家,結果基本上都只會是幫親不幫理。
至于時代華納,在西蒙的持續經營下,兩家的關系一直非常緊密,即使接下來被通用電氣并購之后,雙方也足以和睦相處。
商業上無法與丹妮莉絲娛樂競爭,想要使用其他手段壓制更是行不通,一整年的低迷下來,這個年底,特別是丹妮莉絲娛樂重點壓制的索尼影業,派拉蒙和迪斯尼三家,都不得不悄悄縮減了1996年度的制片規模。
雖然是不得已而為之,但顯而易見,這么做,只會形成惡性循環。
這些制片廠主動讓出的市場空間,丹妮莉絲娛樂及其盟友完全有能力全部吃下。然后,索尼幾家的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最終醒悟時,可能已經徹底淪為好萊塢的二線制片廠。
馬里布,丹妮莉絲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