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12月1日下午的最后一項工作日程就是與米高梅負責人雪莉·蘭辛討論那份打包融資方案。
這段時間,雪莉·蘭辛出手將已經申請破產的卡洛克影業旗下兩位負責融資的高管挖到了米高梅,算是初步繼承了卡洛克影業曾經的融資渠道。
即使剛剛在《割喉島》項目上栽了個大跟頭,兩位轉投米高梅的負責人在向以往的金主透露米高梅的融資計劃后,即使沒有一口答應,對方也都給出了相當正面的回應。畢竟所有人都知道,米高梅就是丹妮莉絲娛樂的小弟,背后更是依靠著維斯特洛體系這棵參天大樹。
而且,考慮到丹妮莉絲娛樂過往一些年拿出的項目基本上都讓好萊塢其他制片廠收獲頗豐,這次即使是米高梅牽頭,只要幕后是西蒙·維斯特洛主導,也就擁有了相當的投資潛力。
西蒙也發現了這個問題。
很多二三線電影公司的崛起,除了幕后的投機資本,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電影公司開辦初期意外的制作了幾部非常成功的電影,最終形成了一段很長時期的良性循環。
這次引導海外資本的計劃,如果一系列打包項目最終都不溫不火,結果很可能也就別想有第二次。
畢竟沒人是傻子。
因此,開端最好是能給出一個大點的甜頭,甜頭越大,后續的吸引力也就越大。
只要做成了慣例,將來哪怕每一期中都只有一部大賣影片,綜合起來給投機資本帶來比其他投資渠道稍高一些的收益,火車頭效應加正面的收益,就能源源不斷將資本吸引過來。
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
于是,西蒙在《龍卷風》和《獨力日》之間一番斟酌之后,敲定了后者。
算是下一劑猛藥。
而且,《獨力日》的導演羅蘭·艾默里奇來自德國,米高梅接手的卡洛克融資渠道,基本上也都是德國的避稅資本,再加上羅蘭·艾默里奇在DC電影宇宙系列上積累的名氣,引導起德國資本來會事半功倍。
當然,這份計劃西蒙也不會只面向德國。
無論是歐洲、亞洲還是澳洲,哪怕是拉美,想要參與,都可以。
唯一的一點就是自負盈虧。
原時空中的《獨力日》以7500萬美元成本,全球斬獲8億美元票房,超過10倍的投資回報,西蒙當然也不會徹底放手。因此,整個打包項目,丹妮莉絲娛樂將會提供15%的投資,算是共擔風險,米高梅除了承擔發行,鎖定12.5%的發行費用之外,也會承擔15%的投資。
綜合下來,這份打包協議最后將有40%左右的利潤被維斯特洛體系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