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對非洲的經營,拋開其他所有細枝末節的考慮,最根本的核心,就是資源。
西蒙白天恰好和珍妮特討論過這個問題。
這個世界,看似很多國家非常富裕,很多人過得很好,但實際上,這只是表象。
資源永遠都不夠。
無論維斯特洛家族在情報或軍事等各方面做了多少布局,支持這一切的根本,具體一些是金錢,而金錢所代表的,其實就是資源。
西蒙很清楚美國經濟未來二十年的走向,實體產業持續空心化,以金融為首的第三產業越來越強勢,然而,這一切看似繁榮,實際上,卻是在不斷拋棄一個國家賴以生存的根基。
衣食住行,這是人類社會的最基本需求。
如果一個國家拋開這些最基本的民生產業,持續加碼各種空中樓閣式的第三產業,那么,一旦發生劇變,結果將是災難性的。
就像美國,看似一個農業大國,似乎絕對不會發生最基礎的糧食危機,但,以前蘇聯作為參照,當蘇聯解體,整個國家生產體系陷入崩潰,作為東歐糧倉的烏克蘭,全年糧食產量直接從解體前的超過5000萬噸驟降到1991年的1100萬噸,暴跌了80%,以至于烏克蘭不得不向國際社會求援,避免饑荒發生。
前蘇聯并沒有進行大踏步的產業升級,直到解體之前,依舊保持著非常大比例的工農業份額。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經濟體,當劇變發生,糧食生產體系都會陷入崩潰,美國又何能例外?
問題很容易理解。
對美國而言,當產業結構不斷升級,作為農業重要輔助的化肥、農機等產業因為強污染、低利潤等原因被拋棄,大幅向外遷移,結果是,一旦陷入嚴重危機,美國短期內將很難提供足夠的生產資料以確保農業生產的持續。
結果可以想見。
這并不是什么杞人憂天,或者危言聳聽。
因為已經發生過。
這個世紀三十年代的美國大蕭條,作為一個迅速崛起的超級工業大國,當經濟發生嚴重危機,工農業生產也幾乎陷入崩潰。因為食物短缺造成的大面積饑荒,只是1929年到1933年之間的短短四年時間,就有超過700萬人非正常死亡。
美國的經濟結構變化無法阻擋,西蒙也不打算阻擋。
其實全球范圍內,因為資本逐利的本性,很多國家,當政府監管體系軟弱或失效,這種趨勢都無法阻擋。
西蒙要做的,就是依靠美國這張殼,利用自身擁有的龐大財富,不斷在全球范圍內搶占更多資源,同時在這些土地、森林、水源、礦藏等等資源的基礎上,打造一個由維斯特洛體系絕對控制的全球性實體產業鏈。
這一產業鏈的核心,就是‘衣食住行’。
還是那個道理,這個世界,當現代文明不再如同王權時代那樣可以輕易對一個人生殺予奪,那么,退而求其次,所謂權力,最簡單的表述,就是掌握了一個人的飯碗。
我可以一句話讓你衣食無著,如果你不想被餓死,就必須聽我的,這就是權力。
以此類推,如果掌握了所有人的飯碗,就等于控制了這個世界。
這恰恰是西蒙的追求。
因此,如果西蒙能夠打造一個關系到整個世界‘衣食住行’的實體產業鏈,那么,他就幾乎等于擁有控制整個世界的能力。
當然了,這是一個文明的世界,大家都是文明人,現實不會表現得那么簡單粗暴。不過,扒開那一層文明的表皮,很多事情,其實亙古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