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而言之,對于維斯特洛體系而言,相比世界各國追求的產業升級,接下來,西蒙要做的,就是人為地不斷對維斯特洛體系進行‘產業降級’。
現在的維斯特洛體系,市值最高的兩家企業,無論是丹妮莉絲還是伊格瑞特,很明顯都屬于第三產業范疇。相關領域的劣勢就在于,對于普通人而言,如果沒有電影看,或者無法進行網絡沖浪,依舊能夠活得很好。
就是說,丹妮莉絲和伊格瑞特,對于這個世界而言都不是絕對必須的。
西蒙要實施的具體做法,就是在未來的很多年時間里,不斷減持非必須產業,并持續加碼必須產業。
單單從商業利益角度,這么做非常不明智。
傳統的必須產業,往往意味著激烈的競爭和微薄的利潤,相反,第三產業,通常代表著低投入和高回報,這也是很多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不斷追求產業升級的根本原因,甚至為了追求高回報,當局會主動推動這種產業升級。
然而,在西蒙這里,他已經不需要太快速地賺取太多的利潤,因為以維斯特洛體系當下的體量,哪怕增速再緩慢,每年的增量依舊會非常龐大。
整個維斯特洛體系,經濟體量已經相當于全球排行前列的一批國家,西蒙也在持續推動將維斯特洛體系當做一個國家來經營,既然如此,這個‘國家’的根基就必須穩固,而不能是互聯網、影視娛樂這種對于這個世界而言如果沒有了人們也能活得很好的非必須產業。
話又說回來,對于維斯特洛體系的‘產業降級’策略,西蒙也只有一個大致方向,并沒有太具體的執行方案。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因為沒有具體的事例可以參照,西蒙同樣只能摸著石頭過河。當然了,這種摸著石頭過河,會由整個維斯特洛體系無數的頂級精英團隊負責執行,肯定不會是毫無章法地胡亂蹚水。
而且,西蒙也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超強的容錯率。
哪怕計劃失敗,西蒙的個人身家縮水到現在的十分之一,他依舊是這個世界最富有的那個人。更何況,這種情況發生的幾率極低,就像曾經華爾街制造的2008年次貸危機最終由美國政府以及整個世界承擔那樣,當下的維斯特洛體系,只要西蒙想,同樣可以將損失轉嫁,轉嫁給美國,或者全世界。
……
11月21日這天的喬遷派對之后,一切依舊繼續。
即使維斯特洛大廈上的高空停機坪已經開始啟用,媒體上關于維斯特洛一家悄然搬入維斯特洛大廈的新聞依舊幾近于無。
不過,很多事情已經開始改變。
11月23日,感恩節這一周的周一,西蒙就與詹姆斯·雷布爾德等相關的維斯特洛體系核心高層商討了一些周末產生的想法,并開始針對性地制定一些階段性的詳細執行方案。
其中最重要一點,還是加快減持手中丹妮莉絲、伊格瑞特等一些核心企業的股票。
就像當年的大門同學那樣,將手中看似金額龐大其實只是賬面的股票進行套現,然后轉為更容易變現的分散投資。區別就是,西蒙持有的相關股票規模實在過于龐大,另外,西蒙手中也不缺錢,缺的還是合適的投資機會。
經過討論,大家初步擬定了一項置換計劃。
用西蒙掌握的維斯特洛體系核心企業股票,置換世界各地其他各種優秀企業的股票,只要有心人愿意交換。這么做的最大好處,就是省去了先套現再買入的步驟。看似很簡單的兩個步驟,往往意味著市場的動蕩,特別是西蒙手中掌握的核心企業股票,每次減持,對于股價的上漲都會產生抑制作用。
西蒙偶爾會用減持的方式壓制股價的過快上揚,但另一方面,也不可能因為減持太多直接將股價砸崩掉。
還有一點非常關鍵,股票置換,運作得當的情況下,幾乎不用繳稅。
西蒙是一個很看重效率的人,敲定了方案,當天就放出了消息,然后,即使能夠直接聯系到西蒙的人絕不算多,私人電話還是被打爆。
沒辦法,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去年的東南亞金融風暴之后,美元回流,美國股市在經歷1997年3月納指崩盤后的短暫低迷后幾乎是一年不到時間就開始迅速復蘇,特別是科技股,隨著伊格瑞特、汀科拜爾、美國在線、威瑞森等公司的一路快速發展,股價也再次開始高歌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