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靠在沙發上翻著手中的劇本,聽林素意有所指的話語,說道:“你這邊想做也可以做,不過也別抱太大期待,中國影視產業的明暗門檻限制太多,想做大不太可能。”
林素還沒有開口,林嵐已經挨過來,把一杯茶遞到西蒙手中,在旁邊坐下,不太同意道:“錦書不是做得很好嗎?”
西蒙搖頭:“我只是在這邊隨便布局了一下,才幾年就這樣了,說明什么?”
“說明姐夫很厲害呀。”
“也對,”西蒙笑笑,在林素白眼中接著道:“但更說明一點,中國的市場本來就在這里,我稍微一挖,就這么大一塊金礦,那以前為什么沒人這么做?”
林嵐反應過來,重復西蒙剛剛的話語:“限制太多。”
西蒙抬起一根手指在握著的茶杯上‘叮’了一下:“Bingo!”
林素插話:“既然你能做起來,說明限制已經在不斷放開了啊,這幾年確實做了不少改革呢,接下來肯定還會有更多調整。”
“這是明面上的門檻,”西蒙道:“我剛剛說過,還有水面下的潛規則。總之,別抱太大期待就行,中國影視產業想要形成規模,至少還要十年,而且,哪怕十年之后,也只是有規模,內里還是會非常混亂。”
林家姐妹一時都有些疑惑。
西蒙也沒細說。
不好說。
比如電影,電影賺錢嗎?或許十年二十年后,公眾每年都能看到不斷突破票房新高的影片,十億、二十億、五十億……但,相對于中國國內十幾年后每年上千部的電影產量,整個行業整體卻是賠錢的。
賠錢為什么還做?
這又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不同階段原因各不相同。
再說電視劇。
中國電視劇產業最好的年代,其實就是千禧年前后那十年時間。
之前不說,之后,西蒙覺得其中有一個小節點。
某個創造了《宰相劉羅鍋》、《神醫喜來樂》等經典系列的老戲骨,參演某個項目過程中,因為制作方想要把劇集從30集拉長到33集,老戲骨反對,說你們不能這么做,這是對劇集不負責任,也是對觀眾不負責任,最后受不了還把制片方告上了法庭。
然后就被封殺了。
然后輿論還一邊倒地攻擊老戲骨是戲霸之類,巴拉巴拉。
再然后,30集拉長到33集算什么事兒,屁都不算,隨后一些年,40集、50集、80集、120集‘大戲’紛至沓來,你要是做一部只有二三十集的電視劇,出門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于是,電視劇也就沒法看了。
觀眾傻嗎?
不傻。
沒反應,只是因為大家無所謂。
而且,關鍵問題在于,誰特么有時間看一部20集就能講完卻偏偏拉長到80集的電視劇?
再再然后,電視劇行業就開始內卷了。
內卷的形式就是看劇的人越來越少,怎么辦?答案是逮著僅剩的那點人,使勁兒薅,薅死了算球。
問題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