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也笑著接話道:“而且,老王,你再想想,國內最大的VCD廠商,幕后大股東是誰?”
王總苦笑,他當然知道:“反正,也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榮信達的李總又道:“還有發行,咱們短期內應該拿不到發行牌照,不過,你們覺得錦書這次有戲嗎?”
覃總道:“錦書應該更沒戲吧?”
去年換屆之后,各項改革持續推進,關于電影產業,根據上面傳下來的風聲,發行的口子也打算向民營放開。不過,即使放開,短期內肯定也是試點,而且必然面向百分之百完全內地資本的企業。
這就是錦書要面臨的最大問題。
錦書明面上也是內地資本,但實際上,眾所周知,就是一家近些年開始逐漸流行起來的VIE架構企業,VIE是VariableInterestEntities的縮寫,直譯是‘可變利益實體’,簡單來說,就是境外資本在中國內地設立全資子公司,再以全資子公司做殼進一步投資相關產業,以便繞過國內一些領域不允許外資進入的壁壘。
表面看起來,這種做法屬于掩耳盜鈴,實際操作中,卻是可行。
這主要得益于當下中國的改革進程,很多事情,法律上不便立刻放開,于是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讓下面去嘗試。如果搞好了,對國計民生有益,那就放上臺面,正式通過。一旦搞砸,本就不合規,一道禁令下來就能重新把口子封死。
對于李總和覃總的疑惑,王氏兄弟等幾個人脈比較廣的卻明顯持不同意見。
王大等服務員上過一道松鼠桂魚后離開,還看了眼不遠處主桌方向,稍稍放低了聲音道:“這件事應該沒問題,”說著用筷子朝上示意了下:“錦書幕后,你們知道的,和上面關系太好了。而且,發行這件事,就算不放開,誰想做電影,也一直都不是問題,卡太死根本沒用。”
海潤的劉總等人附和著點頭。
錦書系背后,就是維斯特洛體系,而維斯特洛體系與中國的關系有多好,看看這些年維斯特洛體系相關企業或者某個年輕大亨登錄中國核心媒體的次數就可見一斑。
再說發行,就算不放口子,實際上,發行僅限于國有制片廠這種事,八十年代就已經被破解。
無外乎花錢買廠標而已。
就像現在的錦書,雖然沒有發行資格,但過去幾年還是出品了好幾部引起廣泛影響的賣座影片。只不過,表面上,那些影片都是國有制片廠出品,僅此而已。
而王大看向主桌方向的意思,大家也明白。
錦書一旦拿到發行資格,現在合作還算愉快的中影,應該就有壓力了。
中影集團去年成立,就是為了集結中國最頂級的一批電影資源做一個行業標桿,屬于帶著復蘇中國電影產業使命的那種。如果今后被錦書甩開,差距不大還說得過去,差距太大,臉面就不會太好看了。
如果是其他民營電影公司,就像央視對地方臺一樣,一個個得喊爸爸,誰敢招惹,明里暗里收拾你簡直信手拈來。但,對于錦書,如果正當業務上比不了,中影卻也不可能從其他地方下手。
還是那句話,錦書實在特殊。
不過吧,大家想到這里,很快又覺得這不會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