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首先說成本,《黑客帝國》無疑是三部重磅中最低的一個,制作和宣發總預算才1.1億美元,而《哥斯拉》是1.4億,《絕世天劫》更是高達1.8億。再說口碑和后續,顯然,如此耀眼的開局,誰也不會懷疑《黑客帝國》會走出一個非常出彩的票房曲線。
事實很快也得到證明。
上映第二周,7月30日到8月5日,《黑客帝國》最終的次周跌幅僅有26%,再收6157萬美元,累計票房迅速沖到1億4476萬美元高位。
飽和式全面發行已經基本普及的當下,超過3000塊的開畫銀幕,次周跌幅還能保持在30%以內,絕對要算一個黑馬式的小奇跡。
相比起來,首周票房體量相近的《絕世天劫》,次周跌幅就高達45%,雖然首周略超《黑客帝國》,雙周票房累計也才1億3535萬美元。
走勢的不同,自然意味著總票房體量的差距。
《絕世天劫》已經基本確定2億出頭的本土總票房體量,而《黑客帝國》,如此出彩的走勢,哪怕首周不如《絕世天劫》,沖擊本土3億票房也顯得大有希望。
三部重磅炸彈全部登場之后,丹妮莉絲1999年度的暑期檔表現也基本明朗。
兩部3億級別,一部2億級別,保守相加也是8億,距離西蒙的10億目標,只差兩億,再算上另外一部《鬼影實錄2》,其他所有項目,其實只需要完成不到1億美元的票房份額。
實際上,丹妮莉絲1999年度整個暑期檔總計13部電影的發行計劃,其余9部,或許不缺少票房慘敗的啞彈,但加起來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只拿到1億票房。
就像定檔8月6日的新片,《搏擊俱樂部》。
很多導演都有一些影片,或許最初上映時票房不高,甚至以失敗收場,但后續口碑卻越來越好,甚至最終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這位導演的影視地位。原時空中的《搏擊俱樂部》,對于導演大衛·芬奇來說,就是這樣一部電影。
這部一度排名進入IMDB前十的影片,首輪上映,不僅票房失敗,口碑也算不得出彩。
隨后一路逆襲。
最終對于大衛·芬奇神格的提升,遠遠超過對方的成名作《七宗罪》。
再說當下。
西蒙這只大蝴蝶一路折騰到現在,如果什么都不做,再次出現《搏擊俱樂部》的概率很低,不過,因為恰好記得這部影片的一些創作背景,再加上西蒙此時在好萊塢的地位,稍稍撥動時間琴弦,歷史也再次重回了一下曾經的軌道。
話說回來,當初與丹妮莉絲合作大獲成功的《七宗罪》之后,芬奇的后續一部影片,1995年耗資5000萬美元的《心理游戲》,以失敗收場。隨后又一部曾經沒有過的原創影片,還是無聲無息,這算是《七宗罪》之后的第三部。
好萊塢這邊,同樣有著事不過三的規矩。
再失敗,芬奇可能就要沉寂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