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跟著這位百戶大人,真的能有條活路呢?
讓張銘沒想到的是,接連兩天,營地里的流民不少反增。
卻是之前有許多四下逃散的流寇,并沒有跑的太遠,偷偷溜回來打探消息,卻發現營中已換了模樣,便主動求著投降。
除此之外,還有些本地人,也請求加入,大都是窮困已極之人,想要謀個活路。
于是營中又多了四百余人,多數還都是青壯。
張銘自然很高興,一方面是增強了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也能給地方上減少許多隱患。
這幾日城內的士紳們,卻是憂喜參半。
喜的是流寇之患已除,憂的是不知流民何日離開。
有些膽子大的年輕人也曾來營中,借著拜會張銘的由頭,暗中觀察過。
他們得出的結論倒是頗為一致,對張銘將流民管束的井井有條很是佩服。
得知流民們如今都很老實,城里的士紳富戶這才放下心來。
這天清晨,張銘下令拆毀營寨,整裝出發。
陳宗楷帶著士紳們前來送行,李縣丞也早早趕到。
說是送行,其實大部分人都是要親眼看著流民離開,心里方才踏實。
四千多流民肩挑背扛,踏上開荒之路。
從城北出發,先是沿著往郴州城的官道走,晌午過后,轉向西行。
這里的山路便狹窄了許多,崎嶇不平。
大部分物資因走水路,并未同行。
一天時間才走了三十多里地,當晚露宿山中,次日天蒙蒙亮便又出發。
到了晌午時分,才終于走到沿河村。
而此時運送物資的船隊,已先一步到了,丁春山等人,正指揮著流民中的青壯將物資搬運下船。
沿河村原有的房屋,多半已經坍塌成廢墟。
張銘之前路過時,還曾在此歇腳,此時再來到此地,看向周圍的一切,心情已是大不相同。
如今已是入冬時節,寒風蕭瑟,舉目望去,到處是荒蕪殘破景象。
張銘讓流民們集中起來,自己找了半截墻頭站了上去。
他沉靜有力的目光,從站在前排的流民們臉龐上快速掃過,然后目光稍抬,看向后面的人群。
流民們漸漸安靜下來,不知道這位年輕的百戶大人要說些什么。
“從今日起,這里就是大伙兒的家了!”
張銘定了定神,反手握著腰刀的刀柄,目光落在黑壓壓的人群之上,鏗鏘有力的說道:
“不錯!這里是窮鄉僻壤,山多地少,原先的田地都已拋荒。”
“但是只要大伙兒肯干,開墾出來的田都是自己的!”
“三年之內無須交稅,也不會有徭役攤派!”
“過冬的口糧大伙兒不必擔心,便是明年開春后所需的種子,都已經備下!”
張銘的發言很簡短,雖然這些事多數流民都已知曉,但是現在張銘這么一說,大部分人心里才真正踏實下來。
許多人忍不住向周圍張望,哪里將會是分給自己的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