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
對于英國來說,這一天有些特殊,阿根廷派軍占領馬島首府斯坦利港,次日占領南喬治亞島,駐島英守軍投降,隨后,阿根廷增兵馬島,并成立南大西洋戰區,英國反應迅速,在沒有宣戰的情況下,成立戰時內閣,組建特混艦隊,并征用商船開赴戰區。
這一天《蘋果日報》銷量大增,王子凡的那邊預言一度被放到英國首相辦公桌上。
5月12日
經過三日動員,英軍混編艦隊正式出航,空軍1個大隊轉場至南大西洋阿森松島,并于7日宣布馬島周圍200海里為禁區,與此同時英軍4艘核潛艇進入馬島海域,實施海上封鎖,不久,特混艦隊先頭部隊到達南喬治亞島海域,英軍在南喬治亞島首府格里特維肯港登陸,消滅守島阿軍,取得進攻馬島的前進基地。
雙方正式交火,標志著戰爭再難避免,全世界的目光都被吸引過來,各個國家派遣戰爭觀察員,而王子凡也終于喝上了軍情六處的咖啡,雖然不是自愿的,但也有收獲,在英國艦隊中派遣占地記者,隨時傳遞第一手消息,《蘋果日報》因為一躍成為香港頂級報刊,銷量激增至三十萬份,單純銷量來說,已可以和老牌報刊《明報》爭鋒,同時連載報道的狐仙事件也大受歡迎,引起全城熱論,但《東方日報》、《星島日報》隨即加入,利用讀者優勢,反而搶了《蘋果日報》風頭。
數日后,特混艦隊主力進入馬島海域并展開,并完成對馬島的海空封鎖,英軍開始對馬島的封鎖與阿軍的反封鎖,從10日起,英軍以從阿森松島起飛的“火神“式中程轟炸機和“海鷂“式艦載戰斗機轟炸馬島機場,以艦炮炮擊馬島阿軍港岸設施和陣地,基本切斷駐島阿軍的補給線,11日,英核潛艇擊沉阿“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
《蘋果日報》發表了一篇軍事評論文章,并拍下了照片,又將香港民眾注意力轉移過來,銷量攀升至三十七萬份,超越《明報》,經過私下里調查,王子凡發現《蘋果日報》讀者群正在向精英知識分子轉移,或許他們最關注戰爭結局。
雙方交火不到一周,英軍就遭遇滑鐵盧,阿根廷依靠航空兵實施反封鎖,于5月14日以“飛魚“式反艦導彈擊沉英“謝菲爾德“號導彈驅逐艦,并以潛艇牽制英艦的行動,給英艦造成一定威脅,與此同時,阿利用封鎖間隙向馬島實施空中補給。
阿海空軍飛機曾猛烈轟炸英軍上陸地域和英艦,先后擊沉英“考文垂“號導彈驅逐艦、“熱心“號和“羚羊“號護衛艦、“大西洋運送者“號集裝箱貨船、“加拉哈德爵士“號登陸艦等5艘艦船和1艘登陸艇,并擊傷英艦艇4艘。
特別是謝菲爾德“號導彈驅逐艦造價兩億美金,竟然被一顆導彈擊沉,當第二天《蘋果日報》出爐時,全港震動,在英國吃了敗仗傳聞下,很多市民都想一睹為快,報刊銷量一度激增至六十多萬份,問鼎香港第三大報,僅次于《東方日報》、《星島日報》,不過這種銷量只是曇花一現,當香港百姓搞明白英軍只是一時失利,并不是戰敗之后,銷量又重新降回三十多萬份。
阿根廷的攻擊顯然超出英國承受范圍,軍情六處又找上門,王子凡接著就在報刊發表了一篇文章,詳細分析了阿根廷海陸空三軍,并且將后世一些戰爭手段寫出來,特別提到了預警機,因為現在的英國海軍還沒有這種裝備,而美國卻有,英軍聞弦而知雅意,立即派人采購,這一回《蘋果日報》大出風頭,不止英國關注,就連美、中、法、日,還有北方老毛子都開始關注起來,將這篇文章作為內參資料分享,特別是英國靠新式戰法大勝阿根廷之后,有了預警機巡邏,一艦未損,‘王子’這個筆名一炮而紅,成為世界級軍事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