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英軍發起總攻,當晚九點,守島阿軍投降,英軍吸取教訓,只派少量部隊在南桑威奇群島登陸,解除島上阿軍武裝。
英國奪回島嶼,雙方達成默契,同時停火,整個戰爭中,阿方參戰兵力約6.5萬人,作戰艦艇和輔助船只33艘12萬噸,飛機350余架,地面部隊1.3萬余人;傷亡約2300人、被俘1.13萬人,損失艦船11艘、飛機105架。而英軍參戰約3.5萬人,各型艦船118艘100余萬噸,各型飛機340架,地面部隊9000余人;傷亡1000人、被俘200余人,損失艦船6艘、飛機34架。
王子凡也沒讓各國失望,在最新一刊《蘋果日報》做了戰爭總結。
此戰,阿方對英國的決心和兵力動員判斷失誤,英國則對戰爭爆發估計不足,但雙方堅持戰爭目的的有限性,未采取擴大戰爭的步驟。開戰后,英國決策果斷,反應快速;阿動員體制不健全,軍隊戰備程度低,戰爭后勁不足。封鎖與反封鎖是此戰的主要作戰樣式,英軍以核潛艇和艦載機對駐馬島阿軍實施封鎖,顯示出高技術武器的威力;阿軍以航空兵實施反封鎖,高低技術并用,給英軍造成相當大的損失,只是忽略了武器國產化的必要,軍事工業不能只通過外購來獲得,阿海空軍飛機,導彈均自外購,主要購自法國,而戰端一開,法國等美,歐國家對阿實施武器禁運,把阿軍的脖子捏住了。
文章中,王子凡特別提到了導彈,阿根廷用二枚“飛魚”導彈就“擊沉英最先進的,價值2億美元的驅逐艦,簡直是一本萬利!
馬島之戰,是英國在二戰后首次大規模軍事行動,其軍事上的勝利,轉移了英國民眾的注意力,因為撒切爾夫人在79年上臺時,正值英國經濟不振,民眾怨聲載道,此戰轉移百姓注意力,勝利后,又極大地提高了撒切爾的威望,撒切爾充分利用民意支持,大力改革,發展新經濟,使英國經濟增長率有了明顯的提高,王子凡也賺了滿盆缽!
王子凡之所以挑起英國、阿根廷戰爭,主要目的還是香港,自然不會錯過絕佳機會,當英國投資回報之后,就在《蘋果日報》發表一篇香港前途文章,這下沒有人敢罵了,阿根廷一戰讓‘王子’這個名字享譽世界,讓王子凡始料未及的是,英國首相,也就是撒切爾在《泰晤士日報》上做了回應。
是的!香港是大英帝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王子凡愣了!
英國民眾沸騰了,好像‘日不落’榮光重新降臨!
香港百姓驚呆了,這貌似是英國官方第一次公開回應,無論香港回歸與否,談判不可避免!
世界目光又轉移到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