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子繼續介紹道:“公元8世紀時,統治喀拉拉地區的是哲羅王朝,當時流傳下來的民歌和史詩都記錄了這座神廟,神廟的門塔很有特點,它是在1566年建造的,共有7層、30多米高,到了大約18世紀,喀拉拉地區南部出現了一位驍勇善戰的勇士瓦爾瑪,他率軍擊敗當時該地區的幾個土邦王,建立起了強大的特拉凡科王國,與其他國王相比,瓦爾瑪深諳統治之道,他運用印度教教義,推廣君權神授理念,于1750年重建帕德馬納巴史瓦米神廟,并以該神廟作為王國精神文明的中心,后人將其尊稱為大君瓦爾瑪,目前的帕德馬納巴史瓦米神廟基本保持了重建后的原貌。”
王子凡心中一動,擁有神廟所有權那個王族八成就是這位國王后代,真搞不懂這位國王,藏了這么多寶藏,干嘛不告訴后代!
“帕德馬納巴史瓦米神廟起初是瓦爾瑪王族的家廟,因此毗鄰瓦爾瑪舊王宮。神廟門前曾是一條年久失修的狹窄巷子,常常聚集著遠道而來朝圣的窮人,特拉凡科王國十分富有。據說,歐洲的烹飪技藝和餐食本來索然無味,直到歐洲人發現了印度香料,他們的食物口味才得以改善,因此,通往歐洲的香料貿易成為當時印度最賺錢的生意。在特拉凡科王國的全盛時期,瓦爾瑪強悍的軍隊擊敗了入侵喀拉拉地區的荷蘭艦隊,牢牢控制住了喀拉拉地區與歐洲之間海上貿易的出口港,這奠定了特拉凡科王國財富的雄厚基礎。”
王子凡沉吟道:“這么說關于神廟寶藏傳聞一直都存在了!”
“是的!”明子點頭,想了想又補充道:“但是這個傳聞從沒有證實過!”
廢話,如果證實過,他還來這干嘛,后世神廟發現寶藏,不知拍爛對少大腿,這么明顯的漏洞,哪怕是普通人,如果提前知道也能一夜暴富!
神廟中的寶藏究竟從何而來?印度考古學家認為:“大量的鉆石、紅寶石和翡翠有可能是國王出于喜好而花重金購買的,也有可能是來喀拉拉邦的商人向國王進貢的禮品。”據記載,特拉凡科王國似乎從來都不缺少黃金。瓦爾瑪喜歡在純金浴盆中洗澡,高興的時侯會把浴盆砸碎,把碎金塊分給婆羅門群體,所謂婆羅門就是印度社會的僧侶,印度種姓制度中的最高階層,瓦爾瑪贈予所尊敬的人的禮品,也都是價值不菲的黃金,在特拉凡科王國時期,新國王的加冕典禮中有一個特殊的儀式:神廟中的黃金被拿出來堆在一起,新國王必須把自己全部埋在黃金堆當中,寓意著他將變成黃金和財富的主宰。只有這樣,新國王才會被認為有做國王的天賦。
所以印度最不缺的就是黃金!
不過,瓦爾瑪本人是位虔誠的印度教徒,他的后人也都醉心于宗教教義,并形成了勤儉的生活習慣,這使得大量的財富得以保存在神廟中,流傳后世,而不像印度北部地區的一些王族,將財富揮霍一,印度建國后的幾十年里,帕德馬納巴史瓦米神廟由瓦爾瑪王族后裔負責管理,他們雇了50多人看家護院,但這些人沒有經過嚴格的保衛訓練,也沒配備武器。
一直以來,很多人把宗教的神圣和信徒們的虔誠,當作對神廟最好的護衛。
當時王子凡卻沒這么多顧忌,甚至帶好了炸藥,保安公司的特種兵也偷偷配備了武器,這些槍支彈藥都是從當地黑社會購買,他的社團在這里還有些人脈關系,如果神廟不答應劇組開出的條件,他就用武力奪取寶藏,當然這種武力也不是真刀真槍的上門搶奪,而是偷偷盜寶,被發現后在使用‘武力’。
明子見王子凡對神廟關注有加,不禁又加了點無意間聽到的秘聞,笑道:“多年來,為了管理神廟,瓦爾瑪王族成立了一個信托基金,專門負責控制和管理神廟的一切事務,本來,根據1950年的一項法案,帕德馬納巴史瓦米神廟以及相關財富和捐贈等事宜,都歸屬于瓦爾瑪王族的信托基金,但1971年,英迪拉·甘地政府又頒布法令,廢除了一切印度政府在建國時曾與各土邦王公達成的秘密協定,后來,印度憲法修正案又規定,印度政府曾與土邦王公訂立的所有契約和保證均已失效。因此,瓦爾瑪王族旗下負責管理神廟的信托基金,對神廟的所有權和管理權的合法性一直受到挑戰。”
王子凡眉目一揚,這倒是個好消息,如果那個王族不答應,還能從政府入手,畢竟此次他是帶來了兩千萬拍攝資金,對于當地官員來說,無異于天上掉下了餡餅,在機場的時候就有官員暗示可以賄賂,讓他們出面擺明一個神廟應該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