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祖光尷尬地收回懸在半空的手,許韶華忍不住念叨“大哥也真是,來者都是客,大過年的咱們拿這么多東西,也不知道幫忙搭把手。”
“大哥這是怕去晚了買不到魚,你別多想。”
許韶華沒應聲,丈夫在老家不受重視她早就知道,只是怕說多了揭開傷疤又惹得丈夫不快,所以只好閉上嘴。
一家四口兜兜轉轉走了十幾分鐘終于來到溫家老宅,說起這老宅還有一段故事。
當初溫老爺子離世時擔心幼子受欺負,故特地將老宅給了幼子,誰曾想最后溫老太太不認還直接將屬于幼子的老宅、土地等都分給了其他兒子。
那時溫祖光年紀尚小哪里懂得這些,他剛經歷差點被賣,最想的就是留在家里,只要能留下,不論母親和哥哥們說什么,他都絕不會反駁。
別看他在自家窩里橫,在老家哥哥母親面前,比誰都孝順。
小時候溫言一直覺得爸爸的性格很奇怪,他有時脾氣很爆,就像秋天的柴火,一點就著;可他高興時,又很和善,不管對誰都笑瞇瞇的,像極了彌勒佛。
他的身體好像裝著兩個靈魂,隨時切換,陰晴不定,他會討好人,但只對外人和老家的人;他控制欲極強,尤其是對妻子和孩子,絕對不允許他們忤逆自己,若是發現與自己想法不一致,就會大發雷霆。
直至后來溫言長大才明白,為何爸爸會有兩面相差甚遠的面孔,這其中最大的問題便是爸爸的原生家庭,從小寄人籬下,飄忽不定的生活造成了爸爸極其自卑的性格,因為害怕失去,所以不敢承擔責任,一遇到事情就喜歡逃避。
他窩里橫是想宣誓自己的主權,證明自己的能力,可這些作法,可悲又可笑,但他錯了嗎好像又沒有,一個人無法選擇原生家庭,溫祖光是如此,溫言也是如此。
因為父母教育的缺失,讓溫祖光變成一個只漲年齡沒漲心智的孩子,也因為他的不成熟舉動,所以他的孩子必須逼著自己成長。
曾有一首歌是這樣描述的“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溫祖光渴望母親和哥哥的愛,所以為了獲得親人的愛,他就得拼命地努力付出;許韶華是被千嬌萬寵長大的,她是個被偏愛的孩子,所以才敢放棄一切與溫祖光在一起,因為她知道爸媽會原諒自己,為她撐起一把傘。
而他們的婚姻中,也是如此,溫祖光知道妻子不會離開,更清楚許家人偏愛妻子,而他也就理所當然地享受這份不勞而獲的愛。
“你是誰啊”一個跟溫言差不多大的女孩從老宅屋里走了出來,她警惕地看著面前四人擋在門口。
“你就是嬌嬌吧我是你叔叔啊,過年還給你發過紅包的,你不認識了”溫祖光拿了一塊糖思塞到侄女手上,他卑微地討好道“叫聲叔叔來聽聽。”
嬌嬌瞥了眼手上的糖蹦蹦跶跶地回了屋,根本就不搭理溫祖光。
在妻女面前丟了面子,溫祖光不好意思地笑著解釋道“孩子還小不懂事,咱們進去吧。”
“老公,你確定家里今天請客吃飯嗎怎么連個接客的人都沒有”許韶華疑惑地走進老宅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