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那年春天,格外溫暖。陽光整天都那么和氣地照著大地,河里的冰開始要解凍了,每日吱吱咯咯的哼哼著,仿佛在伸展剛剛睡醒的懶腰。
就在那個春天里,張云海被綠原縣教育局發配到離城最遠的北河鄉,鄉教辦又把張云海分派到離黃河北岸只有不到2公里的鄉中心小學,鄉中心小學的校長又安排張云海教一年級的學生。
這樣,張云海成為這所小學校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四年本科大學科班畢業的老師。
那所小學,只有10名老師。除張云海,校長蘇醒和教音樂體育美術的老韓外,都是結了婚的女教師。
學校每個年級一個班,每個班不足20名學生。
學校有三排用紅磚新蓋的教室,最后那排做教師辦公室的,卻是有三四十年歷史的破舊土房。張云海就在其中的一間里,搭了一張搖搖晃晃的木床住下了。
學校沒有校墻,離開教室不足十米就是縱橫的溝渠和綿延的莊稼地。
學校有兩個籃球場那么大的一個操場,操場上是兩個被風雨侵蝕得面目全非的籃球架,這是操場上唯一的一個體育器材。
操場的邊兒上,靠近教室的地方,有一根銹跡斑斑的旗桿,高高地站著;上面飄揚著一面褪色很重的國旗。
學校的前面沒有路,只有一望無際的田野,能供人行走的,是田野間綿延的渠堰和縱橫交錯的地埂。學校后面橫流著一條十幾米寬的渠,渠里整日流淌著渾濁的黃河水。渠上架了一座厚木板拼成的木橋,橋寬二尺,橋上沒有任何橫欄扶手。學生們每天就由這木橋上進入學校上課。
過了橋,是一條沿渠修成的土路。汽車、拖拉機從路上經過,黃塵漫漫。若刮北風,那些塵土便撲天蓋地沖進學校;搞得教室,辦公室經常有股濃濃的塵土味兒。不僅如此,學校周圍的花草樹木,也因此披了一層厚厚的塵土的盛裝。
張云海的飯,都是用他自己從綠原縣買了,背到這所小學的一個電炒鍋做。做飯用的面粉,是從鄉里那家面粉加工廠買的;菜,只能靠運氣,偶爾從小學后面路上經過的賣菜小販那兒買點兒。大多數時候,張云海的一日三餐,只能吃沒有蔬菜的米飯和餅。
張云海住的那間辦公室的墻根下,順序排列著幾個胳膊粗的老鼠洞。每天晚上,張云海都會被從被子上,頭上匆匆而過的肥大老鼠弄醒一兩回。
為防止老鼠哪天晚上拿自己的耳朵、鼻子、臉蛋兒磨牙,張云海每天睡覺以前,都會用磚塊仔細地把那些老鼠洞堵上。但,早晨起來,他總會看到又有一個,或者兩個老鼠洞,被智慧無窮的老鼠重新挖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