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格勒和烏蘭走后,高海發現他的腦子完全被烏蘭美麗動人的形象給弄亂了。平時一遍就可以數對的錢,數到中間,突然就忘了數到哪兒,只好從頭再數。
晚上睡下后,一閉眼,烏蘭的身影立刻出現在高海眼前,一會兒沖他露出迷人的笑臉,一會兒沖他嬌羞地瞅上一眼,一會兒又像一只大蝴蝶在天上飄來飄去。這種痛苦難受的日子過了三四天,不僅沒有減輕,反而越發難受,越發痛苦。那情形,就像一個身在外地,錢包被偷,身無分文的人,突然看到跟前地上扔著一塊兒面包,想彎腰揀起來充饑,又怕丟人!想走開,又怕那塊兒面包被別人揀了去,被野狗叼了去。
萬般難受之下,高海買了兩瓶酒,去了周明山的家,求周明山為他和烏蘭說媒。
周明山當時是戈壁信用社的副主任,三十出頭的年紀。因為和青格勒打交道多年,所以,和青格勒的交往很不錯。聽高海說想娶烏蘭,便竭力幫他說和。
青格勒平時多次見過高海,對他的印象不錯;再加上周明山拍著胸脯打包票,說高海為人特別實在,是一個女人特別靠得住的那種男人;最重要的是還有信用社職員這份體面的工作。
青格勒自然懂得烏蘭一個只有初中文化程度,除了放牧,什么也不會的女人,嫁給高海這樣一位有中專文化程度,又有一份穩定體面工作的男人,將來可以顯現的好處。便用盡心思給烏蘭做思想工作,把烏蘭的腦子,就像他平常洗羊肚子那樣,反反復復洗了幾遍后,最終得到烏蘭的認可,把婚事應承下來。
結婚以后,高海和烏蘭把家安在了離我們綠原縣城一百三十多里的戈壁信用社所在地。一年后,生下了他們的女兒高潔。
烏蘭和高海婚后的全部經濟來源,只有高海一個人的工資。平常,他們一家的日子過得挺緊。開頭幾年,一方面是他們的女兒還小,烏蘭要在家里照顧孩子,便沒出去找事兒做;另一方面,在他們居住的那個人口不足百人的戈壁鄉,也實在找不到什么活兒可做。
高潔六歲那年,開始上小學。由于戈壁鄉原來那所小學校,因為沒有生源已經停辦,高海就在我們綠原縣城里租了一間平房,讓烏蘭帶著孩子一塊住著,陪孩子讀書。
高潔念小學三年級時,信用社的業務隨著市場競爭,效益越來越差,進行了一次裁員。兩年后,又進行了第二次裁員。高海雖然因為是信用社的老員工,烏蘭又沒工作,還有一個孩子要供養讀書,在這兩次裁員中幸免于難。但工資收入卻因為信用社效益下滑,大幅降低。烏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終于再也坐不住了,下定決心,要做點事兒,來增加家庭收入,幫高海分擔一些經濟重擔,便同高海商量,說她別的事情也不會干,只會放個羊,她要回去放上一群羊。
買羊需要本錢,他們一家人的生活,多年來就指著高海一個人的工資維持,沒有幾個存款。于是,烏蘭去找她的父親青格勒。經過商討,從青格勒那兒借了一百只羊,在離戈壁鄉政府所在地不遠的地方,租了一塊兒草場,放起了羊。他們剛上初中的女兒,因為沒人陪讀,只好住了校。
就在那一年,綠原縣對鄉鎮蘇木進行又一次合并調整。綠原縣信用社也根據形勢發展,對下屬信用分社進行了又一次調整和撤并。高海的工作,被綠原縣信用社調整到綠原縣城里的城南分社。自那以后,高海就開始在離家一百三十多里的綠原縣城工作,只把烏蘭一個人留在了戈壁鄉,照看他們家剛剛步入發展壯大的那群羊。
高海進綠原縣城工作后,就在綠原一中附近租下了一個七十多平米的樓房,把女兒高潔從學校接回來,父女兩人一塊住著。
幾年間,在烏蘭精心飼養下,最初那一百只羊不僅發展到了三百多只,而且,還養起二十幾峰駱駝和十幾頭驢。當初,借青格勒的一百只羊,本來說好要還的,后來,青格勒看烏云的羊群發展挺好,也正式宣布,那些羊不用再還,全當贊助他們了。
隨著烏蘭牧群不斷壯大,高海家的收入也有了很大提高。后來,高海還買了一輛皮卡車,平時上班開著,休假的時候,開回去,幫烏蘭管理牧群。過去,高海回家,常騎一輛摩托車。有了皮卡車,摩托車就放在了羊盤上,偶爾,烏蘭騎著找找落群的羊,平時也就放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