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文字,作者采取了國畫中寫意的筆法,使這一形象始終具備空靈變幻的美和難以捉摸的態。這就留了給讀者大量思索和回味遐想的空間。
比干是商紂王時的忠臣。傳說比干長著一顆“七竅玲瓏心”,也就是天生就有七個洞的心臟。長這種心臟的人,都聰明無比。
“心較比干多一竅“,是說林黛玉比比干還要聰明。
西子是指春秋末期越國美女西施。西施天生麗質,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中的“沉魚”,就是指的西施。西施有心口痛的病,常皺著眉頭在鄰里間行走,這種病態的樣子,人們看了,都感覺比以往更加嬌美。“病如西子勝三分”是說林黛玉也有病。她那種病態的美,比西施更加漂亮。
不過,這里有一個地方,我總感覺不得勁兒。就是那句“心較比干多一竅”。這是賈寶玉眼里看到的林黛玉,用來形容林黛玉極其聰慧。令我想不通的是,賈寶玉只看了兩眼,怎么就能看出林黛玉的聰明程度在比干之上呢?顯然,這一句,脫離了賈寶玉眼睛視物的實際。變成了作者萬能視角了。給我一種突兀感。
就像金瓶梅里,也有這樣的情況,比如,潘金蓮初遇西門慶時,潘金蓮看西門慶,也只看了一兩眼,除了帽子,項圈,衣裝外,居然還看到了“襪子”。古人的襪子,怎么會露在外面讓潘金蓮看到呢?何況,那是才下了大雪十幾天后發生的事。若夏天,人都穿短衣薄衣,自另當別論。那次,作者也是用的這種程式化的,對稱的,對聯似的句子來寫人的面貌。有點顧此失彼此的感覺。
還有一點,我們要注意,就是這樣美輪美奐,仙氣十足的林黛玉,是賈寶玉的眼睛看到的,也是他用自己聰慧無比的心靈感悟到的。這樣的林黛玉,必須是有賈寶玉那樣文化素養的人,和對女子有著獨特欣賞眼光的人,才能看到。
若換了別人,就斷然看不到這樣的林黛玉。比如同樣聰明絕頂的鳳姐,她眼里的林黛玉是這樣的“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僅此而己。再看眾人眼里的林黛玉是這樣的“年紀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貌雖弱不勝衣,卻有一段風流態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癥。”
可見,美人雖美,關健還在什么人來欣賞。一雙慧眼看到的,與一雙拙眼看到的,是有天壤之別的。
如此美輪美奐的林黛玉,自然會得到大多數人的喜愛。
林黛玉這一藝術形象的第二個魅力,是她的人生際遇。
先看林黛玉的家庭情況。
林黛玉的祖上襲過4世列侯,父親林如海又是前科探花。所以,書上說:“雖系世祿之家,卻是書香之族。”不是書香之族,林如海怎么能高中探花!
所以,林黛玉的家里,本來是既有權勢,又有錢,還有讀書風氣的好家庭。“只可惜這林家支庶不盛,人丁有限,雖有幾門,卻與如海俱是堂族,沒甚親支嫡派的。今如海年已五十,只有一個三歲之子,又于去歲亡了,雖有幾房姬妾,奈命中無子,亦無可如何之事。”
“沒甚親支嫡派的”,就意味著,林黛玉從小就沒有什么親戚來家里走動,自然也就顯得孤單,唯一的弟弟,三歲時,又死了。兒童時,便面對親人的離世,自然要受些打擊。
五歲時,家里為她請了賈雨村做家庭教師。賈雨村本也是“詩書仕宦之族”,只考一榜,便中進士,做過官,又剛被罷官,不僅學識淵博,而且經歷豐富曲折,只教林黛玉一人,加上林黛玉“生得聰明俊秀”,在學問上自然大有補益。
過了“一載有馀”,林黛玉“之母賈氏夫人一病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