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右唐兒代表姑臧李氏族長李簡厚,涼州六谷陽妃谷沉家的沉念般。
一起上前扶住了宋同義,他們也開始以詩經唱答。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長大。說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沒有家,為跟玁狁去廝殺。沒有空閑來坐下,為跟玁狁來廝殺。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發芽。說回家呀道回家,心里憂悶多牽掛。
滿腔愁緒火辣辣,又饑又渴真苦煞。防地調動難定下,書信托誰捎回家
駕起四匹大公馬,馬兒雄駿高又大。將軍威武倚車立,兵士掩護也靠它。
四匹馬兒多齊整,魚皮箭袋凋弓掛。哪有一天不戒備,軍情緊急不卸甲
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隨風吹。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
道路泥濘難行走,又渴又饑真勞累。滿心傷感滿腔悲。我的哀痛誰體會
絕對沒有比小雅采薇更能適合此刻淪于胡塵一百五十年安西、河西、隴右心情了。
他們為什么不能歸家不就是與玁狁這樣的敵人戰斗無法脫身嗎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看不到希望的絕境中堅持。
從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戰死的河西節度使楊志烈開始。
到后面周鼎、閻朝、李元忠、楊襲古、爾朱某、及至最后的武威郡王郭昕,萬里一孤城,盡是白發兵。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這句話,宋同義等人連唱了三遍,唱的眾人淚如雨下。
忽而晴空萬里的天上,吹起幾縷干冷的清風,不過一盞茶的時間,細細的雪花,飄然而下。
無數長安百姓,在李壽齡等人的帶領下,用步輿將宋同義等人,沿著破敗不堪的朱雀大道,往大明宮丹鳳門外抬去。
在那里,由張昭走時出的銀錢,李壽齡等人為大唐諸帝就在丹鳳門外,建了一座家廟祭祀。
如果有人此刻能從天空往下看去的話,整個長安城的人幾乎都被驚動了,無數攢動的人頭,黑壓壓的從各方往大明宮的方向而去。
大明宮外,奏起了祭告祖先的雅樂,李唐二十一位皇帝神主牌位前,無數雙眼睛的見證下,一面面戎裝繪像,被請進了這座屬于家廟性質的廟宇中陪祀。
他們是
大唐河西節度使、河西副元帥楊公志烈。
大唐河西節度使、尹西北庭節度使楊公休明。
大唐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工部尚書、御史大夫、河西節度觀察使、沙州刺史、蔡國公周公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