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這個結合大量宋明特征,又還算符合目前形勢,互相獨立又交叉的政府系統就形成了。
這其實是一場皇帝大搞中央集權的改革,張鉊通過中書省,將朝廷變成了內廷與外廷。
內廷直屬皇帝,幾乎什么事都能插上一手,外廷負責具體的政務,但再也不能隨心所欲。
國家的群相則以尚書令、門下侍中,樞密使以及兩到四個加了參知政事銜的官員組成。
加參知政事銜的,可以是六部尚書,也可以是御史臺的御史大夫,大理寺的大理寺卿、樞密院的樞密左右使,鹽鐵司的鹽鐵使,就看誰能得到皇帝的青睞了。
在地方上,張鉊改現在的道、州、縣三級為行省、府州、縣模式。
行省,全稱持節巡撫某地行中書省同平章事。
比如在河東,就可以稱為持節巡撫河東行中書省平章事,簡稱為河東行省或者河東省。
行省設平章一人統管全體事務,下設布政使、按察使、防御使三使以及不常設的鹽鐵專使。
一般由平章兼任布政使,處理政務。
按察使負責監察、巡訪、刑律等事。
防御使則主管全省防務,各府州縣的州縣兵、義從與團結健兒,都歸防御使管理。
在防御使以下,各州的州縣兵官長為兵馬督監、縣團結健兒官長為縣尉。
同時在各州縣的緊要地點,設立巡檢司,以組織驍勇義從探奸、捕盜、設卡守護緊要等,巡檢司的巡檢,也歸屬防御使管理。
設立巡檢的最大目的,就是在于補足鄉官變役職后,鄉間軍事動員力的不足。
巡檢一般從退伍的功勛低級軍官中選拔,有權組織弓箭社、槍棒社等準軍事組織。
再從這些社中,挑選精銳為義從,國家給予一定的餉銀,使之維護地方穩定。
同時巡檢的設立還有個重要象征意義,那就是表示皇帝只是要削節度使的權,不是要削弱武人的權。
這個天下,還是屬于武人滴
而行省高層中,各省平章屬于中書省的一員,直接對皇帝負責,同時因為兼任的布政使一職,也要受到尚書省一定程度的管轄。
按察使則直接對門下省負責,同時也要受到御史臺和大理寺的一定管轄。
防御使則直接對樞密院負責。鹽鐵專使由鹽鐵司受皇帝命令,選擇性的派出,也可以由布政使兼任。
而府這個單位,是專為節度使設立的。
從現在起,有節度使的州就會升級為府。
比如許州忠武軍,就從許州改回許昌府。
宋州歸德軍節度使的宋州就改名為歸德府。
鄧州威勝軍節度使的鄧州,也改回了南陽府。
至于節度使,這個單位還是存在的,不過全稱從節度使變成了持節鎮撫某府兵馬事兼某地府尹。
比如許州忠武軍節度使,全稱變成了持節鎮撫許昌忠武軍兵馬指揮等事兼許昌府府尹。
這可是個極大的改動,這么一改,節度使雖然還存在,但權力被限制在了本州,更是大為分散。
這種分散不是指被別人分割走,而是指權力的來源變分散了,原本最重要的持節都督某地變成持節鎮撫。
而光是一個持節鎮撫,根本沒意義,必須要加上后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