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后綴了管兵馬事,才能管當地的軍隊,而且軍隊中的州縣兵和本地團結健兒,還被兵馬督監和巡檢給分走了。
對于所在府的政事,也只有后綴了本府府尹才可以管理,沒有后綴的,朝廷就會派出知府分割政事。
在這種情況下,節度使一職,必然會飛速朝著宋代那樣的榮譽職務發展,不給你后綴管兵事和府尹,那就是個空頭官銜。
退一萬步說,就算有管理兵事和政事的權力,但是范圍也被縮小了。
以許州改成了許昌府為例,原本許州下轄鄢陵、陽翟、長葛、許昌四縣,這四縣總人口有二十余萬。
因此許州忠武軍極限狀態可以抽調一兩萬軍隊,平日里也能養著兩三千牙兵。
但是現在改為許昌府后,節度使要靠后綴的許昌府尹管事,那下面的四縣縣令,立刻從原本被忠武軍節度使生殺予奪的屬官,變成了同屬于國家的下官。
許昌府尹雖然還是他們的上級,但少了原本節度使時,其中隱含的主公與臣子之意。
沒了這個關系,那么就算依靠以往的威勢,忠武軍的節度使最多也就能掌握附廓縣許昌縣這一個縣。
其余的縣,政事在縣令手里,州縣兵在許昌兵馬督監手里,團結健兒在各縣縣尉手中,各地要沖的義從,在潁川巡檢這樣的地方武官手里。
這樣一來,節度使能掌握的,就只剩下了許昌府的忠武軍牙兵。
沒了地方勢力的輔助,光是許昌縣,雖然是府城大縣,但也就六七萬人口甚至更少,忠武軍常規編制,最多能保持個一千人左右。
靠一千人的牙兵,那是打死也翻不出什么浪來咯。
當然,現在還沒有到一步就把節度使直接整垮的地步。
要知道現在張周,還是十幾個節度使呢,包括張圣人的親信馬昭遠馬鷂子、氾全等人都是節度使。
更別提河北的土豪和高行周、符彥卿他們。
一下搞的太狠,那就是傷了天下武人的心,個個明里暗里的反對,張鉊再厲害,也不可以一個人打遍全國。
于是張鉊決定,還是要給節度使們加權。
不過并不是以往的那個加法,比如安審琦現在是淄青平盧節度使,那么張鉊就會把預備成立的膠東行省之膠東平章兼膠東布政使等官職,一并授予安審琦。
這樣一來,安審琦的權力看起來沒小,但好像又小了。
沒小是因為他手中權力并沒有變小。
變小了則是因為確實小了,因為加給他的官職,已經不在節度使之中,是隨時可以取消的。
。
各方溝通完畢,張鉊立刻就推出了改革方案。
以安西的于闐、龜茲、疏勒、寧遠費爾干納盆地為安西行省,省府為疏勒。
以李圣天為安西行省平章,同時繼續保留安西四鎮節度使,以李圣天為四鎮節度使。
以北庭的庭州烏魯木齊一帶、西州吐魯番、伊州哈密、寧州伊寧以及原屬安西的焉耆為北庭行省,省府為庭州。
曹延祿為北庭行省平章兼布政使,以伊州陳家的陳輝耀為北庭防御使。
以河西之地的瓜、沙、伊、西、甘、肅、涼、鄯為河西行省,西京承天府涼州為省府。
裴遠出任河西行省平章、西京留守、承天府府尹,同時裴遠還兼任河西防御使。
可以說張鉊把河西除了監察權以外的所有權力,都給了裴遠。
以隴右的蘭、河、渭、洮、宕、成、武、秦、成、岷、會為隴右行省,賈言昌出任隴右行省平章,蘭州為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