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張鉊笑了笑,隨后看著張賢存若有所思的說道:“除非日后能有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能像古蜀王開金牛道,唐蒙經略西南夷那樣開通此道。
屆時天竺就是我中原天朝之天府蜀中矣”
張賢存本來還很失落,但是聽到張鉊這話,臉上驟然間又綻放出了驚喜的光芒。
其實就他這樣的出身,根本不在乎榮華富貴。
因為這些玩意在他投胎到李若柳肚子里的時候,就注定了榮華富貴,對他來說就像是吃飯喝水一樣的平常。
張賢存真正在乎的,是能不能干一番大事業,能不能青史留名,千百年后,還能不能有后人讀到他的傳記時,忍不住拍桉大呼一句大丈夫當如是也
“來來你們來看”張鉊說完之后,就把眾人召集到了離山川地理圖更近的地方。
他的手指,順著大理國一直往下,眾人都看得出來,這里還是一大片起伏中有平坦的丘陵谷地。
“大約在大朝貞觀末永徽初的時候,先漢以前就存在于青塘高原的白狼羌,因為不堪忍受吐蕃的壓迫,舉族遷徙至南詔國境內。
其后在大唐僖宗乾符二年前后875,檢校司徒、劍南西川節度使高駢大破南詔于大渡水畔。
當時被南詔王世隆征發來為騎兵的白狼羌死傷慘重,又畏懼南詔王戰后清算,遂全族再次南遷,現在大約就在此地,正在征服當地土著。”
張鉊手指的地方,就是后世緬甸尹洛瓦底江流域谷地。
他所說的事情也全部是真的,后世緬甸的緬族,實際上就是青塘高原上的白狼羌南下征服孟人、驃人融合而成的民族。
從民族親緣關系來說,緬人與漢人和藏人是最親近的,當年古羌人分三支。
留在高原的就是藏人。
東去中原大地與中原其他部落融合的羌人,就成了漢人的一部分,至少周人和老秦人血統中,有古羌人血脈者非常多。
剩下的就是這個時代南下去往了東南亞,成為了后世的緬族。
張賢存聽完恍然大悟,“難怪父親對西山八部如此看中,原來他們當中有一支已經到了大理以南。
大人是想孩兒平定大理后,以西山八部羌人為先鋒收服白狼羌,將其納入麾下后,再征發當地蠻族鑿通前往天竺的道路,再為我族再建一關中和蜀中嗎”
野人山難通過嗎江心坡難通過嗎
確實難過但后世這里之所以交通不便,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國際形勢,即緬甸與印度兩國都很害怕我們打通這一塊。
因為要是這里交通如云南一般便捷之后,真當緬北諸土司不知道跟誰混更好
真當這里天塹變通途之后,印度還能守得住藏南恐怕他們連東北部曼尼普爾和阿薩姆都守不住。
所以限制這一代發展的不是地理因素,而是國際因素。
但此時可沒有這樣的弊端,張鉊更不需要后世那樣好的交通條件。
他只需要一條能隨時調遣個千軍隊通過的小路,就能完全盤活整個大理國。
想想大理國如果去天竺比去關中還快的話,那么大理所在的地方就不是苦窮邊區,而是又一個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