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邊的戲劇正演到了,一個形如鬼怪,高大又佝僂的大食法巫師正在大聲詛咒著。
而遠處我無上天張圣人的扮演者,還在騎著一根木棒假做的高頭大馬來回馳騁殺敵。
臺子下面的觀眾急的哦
有人癲狂的大喊著要圣人小心,有人大喝吼叫著要周圍人上去護衛。
還有幾個做羌人打扮的百姓就在地上跪下神神叨叨的念叨著,好像在詛咒那個大食法的巫師。
每當看到這,來自西域的胡商或者胡人武士們,都自卑的用衣袖遮住自己身上帶著胡人特征的地方,避免搞不好挨頓打。
然后就在萬眾期待之中,大食法的巫師從口中猛然吐出一口綠色的毒煙,直奔我張大圣人。一陣驚叫聲里,飾演羅瘋馬的魁梧戰士飛奔到張鉊身前。
他龐大的身軀,猛然間被毒藥擊中,偏偏倒到就是不摔倒的同時,嘴里就唱念開了。
無非就是唱念他乃是星宿下凡,無端被貶,幸得圣人搭救,誓要以死報君王云云。
這在后世看來,不僅情節拖沓,還注水嚴重,更不符合常理。
但是在此時來說,卻是情節緊湊,扣人心弦,不少人甚至當場就為羅瘋馬的犧牲,感動的淚如雨下。
此后,我張圣人回過神來,一箭就射殺了大食法的巫師,隨后猛地撲到羅瘋馬身邊,羅瘋馬此時方才落地,摔倒在了張圣人懷里。
兩人又開始了唱和,羅瘋馬放心不下遠在沙州的耶娘,開口唱道。
“我乃天上的星宿喲,下界本為再建國家,使那百姓也,少受欺壓,要那八方哦,都來歸圣朝統轄,今事未成呀,魂魄卻要歸于黃泉之下。
為報圣主恩,本不該有所牽掛,只愧耶娘生養恩情還未報答,未知雙親此后,該去何處安家。”
飾演張圣人的演員則聞言也開口唱道“怨那喀喇汗忘恩負義,恨那大食國要來壞我國家,本該吾受這一咒,卻讓你命喪當下。
滿天神佛,且渡我好男兒歸極樂永享仙福。汝之耶娘,定讓他穿綾羅綢緞、吃山珍海味,如同汝在報答。”
演員在上面唱,百姓就在下面跟著唱,有時候甚至都讓人聽不清演員的聲音,音浪起伏著,如同有形的波濤在起伏蕩漾。
若說這河西、隴右之人沒多少文化產品可以欣賞,那青塘高原上的諸部,那簡直就是沒有什么可以欣賞。
這些人隨著張周的官員從北門而入,直接就看見了真正在表演的戲劇,立刻就被吸引住了。
而且他們還能聽懂一些,因為此時河西隴右經歷了唐蕃幾百年的拉鋸和吐蕃一百多年的統治,連張鉊祖上都曾當過吐蕃人,吐蕃的烙印,可謂是無處不在。
反應在語言上,就是河西隴右的漢話夾雜著大量的吐蕃詞匯,吐蕃詞語中,更有含量驚人的漢話。
甚至早在閻朝守沙州的貞元年間,吐蕃贊普赤松德贊就能說一口流利的,夾雜著吐蕃詞語的河西漢話。
而閻朝派出的使者,也能用這種混合語言與贊普使者對答,雖然別扭,但很熟悉,也能交流個六七分。
這是漢蕃兩族在幾百年的結盟與爭斗中,互相融合的典型案例,而且就算他們聽不懂也無所謂,只看演員的表演也能大致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