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亳州,譙縣城南,董園。
這里是譙郡曹氏的家族墓葬地,包括魏武帝曹操的祖父曹騰在內,一大批譙郡曹氏都安葬于此。
昔年張鉊西行之時,曹議金相贈精銳甲士和白銀三千兩,還與他約定,只要張鉊能找到一條帶領歸義軍重新歸國之路,曹議金就會全力支持他。
張鉊當時也承諾,若有那一天,他就一定為曹議金扶棺歸鄉,歸葬亳州曹氏的家族墓園。
雖然此后,在張鉊回來的時候,曹議金已經因為病重失去了內外權力,但還是彌留之際完成了他的承諾,將歸義軍大部分的權力交給了張鉊。
特別是在法理上,曹議金自認是國將傾覆,不得已代張氏秉政,現在張鉊已立,就將權力交回。
這不僅讓權力交接沒產生動亂,還把法理也還了回來,
自張淮深被殺以后,這還是歸義軍第一次沒有發生流血沖突的權利交接,意義不可謂不重大。
而張鉊其實也因為各種事情,沒有完全完成從敦煌就為曹議金扶棺的承諾,而是讓曹三娘子帶著張賢瑀去完成的。
等曹議金的棺槨到了長安,張鉊又處理完了內外叛亂諸事,終于可以兌現承諾,親自在洛陽迎接從長安來的曹議金棺槨,然后一路把棺槨送回了譙郡,也就是現在的亳州譙縣。
譙郡曹氏在董園的墓葬并不豪華,畢竟真正的曹家大人物,比如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都不是葬在這里的。
所以,在張鉊批準下,曹議金的陵墓算是這里最豪華形制最高的了。
張鉊特批,曹議金的陵墓按國王的規制來,某些地方可以使用皇帝的排場。
其在董園的陵墓積土成山建山陵,棺槨稱梓宮。
外有神道、神廟,內有供靈魂起居飲食的寢宮,游樂賞玩的神游殿。
開天井四處,壁龕六個,有陶制作的披甲武士,盛裝宮人六十尊。
墓道前部繪有大量的壁畫描述了曹議金的一生,以及死后升入天堂享樂的畫面,其中最為重要的畫有兩幅。
第一幅是鳴沙山下,月牙泉邊,張鉊身穿金甲正與寬袍大袖的曹議金作別,遠處無數甲士戰馬隱隱約約于云霧升騰之中。
另一幅則是敦煌慶元宮中,曹議金身穿素衣,頭纏素帶,在曹三娘子的攙扶下,向著身穿勁裝的張鉊交接權力,其余歸義軍上下,神態各異。
這應該是從古至今,第一次將皇帝畫在了臣屬的陵墓壁畫中。
雖然張鉊的面部特征刻意做了模糊處理,但仍然是非常讓人震撼的決定。
山陵外,沙州曹氏大部分人都聚集到了此處,本地亳州曹家,乃至來自全國各地自稱譙郡曹氏后人的,都匯聚到了此處。
三聲炮響,皇帝親自到運載梓宮的挽馬前面,親手牽著挽馬的韁繩向前。
周圍的曹氏子弟跪了一圈。曹元深和曹元忠兄弟,一人手持曹議金的生辰八字,一人手持曹議金的神位。
神位右面書大唐孤忠,歸義軍節度使,沙州刺史曹諱議金。
左面書大周太尉,開府儀同三司,河西節度使,贈魏國大王,譙王曹諱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