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技偵人員確認,發現張曉龍的地方就是案發現場,但是那條街道因為人流相對比較少,晚上路燈不是很亮,附近并沒有監控探頭,所以案發地區域屬于監控盲區。而附近的監控探頭拍得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情報研判大隊的民警也是費盡了力氣,才從街角轉彎的地方找到了一個模糊的身影。
民警跟著這個身影,開始倒追張曉龍是從什么地方過來的。
這一追,首先就發現了張曉龍在來的路上,曾經經過了濱江大道。
濱江大道一側是江,另一側就是密集的居民小區,大道兩旁畫有停車位,供私家車停放。
張曉龍有沒有別的職業不知道,但是肯定有一個職業是俗稱的“拉車門”。所謂拉車門就是沿著一條路過去,隨手拉拉車門,如果有因為疏忽沒有關上車門的,他就順手打開車門,盜竊車內財物。
那個年代還沒有手機付款這種服務,一般人都會習慣性在車里放些零錢,用于支付停車費等等不時之需,如果碰上個把喝醉了酒,把錢包遺落在車里的,他們也就相當于發了筆小財,反正一晚上下來,弄個幾十塊錢用于一天的花銷,基本上還是可以做到的。
按照慣例,這樣的人一般習慣于流連于網吧,張曉龍也不例外,他在半夜掃街之前,是在一家網吧待到了夜晚十二點鐘左右的。
警方通過查詢網吧的記錄和監控,發現他是在晚上八點半進入的這家網吧,網吧里沒有人注意到他
第118章再去藍湖第45頁,點擊下一頁。
都和什么人有過接觸,來的時候是一個人,走的時候也是一個人,但是網管說他大概最近一個星期,基本上都是這樣的規律,以前就沒有見過他了。
民警又繼續追蹤張曉龍進網吧之前的行蹤,發現他大概是晚上八點鐘,從一個機械廠里面出來,然后走路到的網吧。
經過在機械廠的走訪調查,民警了解到,張曉龍大概是一個星期以前,在這個廠的職工宿舍里租了一套一室一廳的房子,根據房東的情況得知,張曉龍租房子的時候隨口說了他是從南方一個沿海城市打工,剛回來的。
至于其余的情況,又是一律不知。
警方又根據這些情況,重新通過監控,調查了張曉龍的蹤跡,發現確實就是這樣,這一個星期他的生活都是比較固定的,白天在家睡覺,晚上去網吧待到凌晨,然后開始“上班”,他這個班因為要掃街,往往時間也比較長,偶爾還會碰到別的“同行”,基本上都是先到先得,沒有發生什么沖突,畢竟他們這都屬于違法犯罪行為,都不想鬧出動靜進派出所。
案子查到這里,基本上又回到了原點,除了確認受害人的身份,其他幾乎一無所獲,偵辦民警們都十分焦慮,誰都不知道,下一步究竟該怎么走了。
萬般無奈之下,警方只好在案發區域周邊,繼續擴大監控調查范圍,找尋在這一時間段這個區域的監控錄像,希望能有所發現。
在民警們眼睛瞅到發花,差點把屏幕戳穿了的時候,終于有了一點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