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恐怕也不僅僅是我們廬山派。”
緊隨著嘆了一聲,陳守正憂慮道,“明知道火羅道日益壯大,但武林各派好像只關注他們護法級別的高手,沒有正視護法以外的勢力,只怕是因為心底里覺得這火羅道起于西域,根子上就粗淺鄙薄。”
“再有,就是因為總有人將這火羅道跟當年的魔教相比,覺得火羅道遠不如當初魔教之盛,而十年前,連魔教都能被圍剿攻滅,火羅道就更不足懼了。”
“魔教?”安非魚再度聽到這個詞,不禁追問,“之前聽你說過,魔教已經覆滅,不過是陳年往事,怎么十年下來,還能在武林人口耳之間有這么重的痕跡?”
陳守正苦笑著搖頭道:“因為當年那一戰已經名留青史,不但武林正派與有榮焉,更堪稱是當今圣上登基以來的第一大功。”
他緩了口氣,慨然嘆道,“當年正派之中有五大宗師,千百英豪,加上朝廷八萬精兵,參與了那一戰……”
大唐號稱雄兵百萬,其實排除各地的那些雜役兵力和那些吃空餉的份額,正規軍也就六十萬余,精兵則更加寶貴。
以大唐疆域之廣,要朝某一地調集八萬精兵,與其說是針對江湖教派,不如說是征伐異國之戰了。
事實也確實如此,魔教在西南群山之中雄踞兩百多年,作威作福,西南六詔之地的子民,全部要受其轄制。
隋滅唐興,幾代皇帝傳承下來,漸至盛世之時,魔教隱與吐蕃呼應,堪為邊境大患,這才使朝廷下定決心,有了那一場圍剿魔教的大戰。
當時武林正道之中,老君山號稱是道祖老子歸隱修煉之所,大唐皇室自認老子李耳后人,曾頗多封賞,敕造宮觀。
至于少林,當年有十三棍僧救唐王,自從太宗皇帝親封少林神僧曇宗為大將軍僧之后,也榮寵不衰。
這兩派義不容辭,聯結武林正道,盡邀宗師高手,隨軍遠征魔教。
在茫茫群山,萬千洞窟險地之間,不知道發生過多少血戰,以魔教教眾,六詔兵馬,竟然與大唐精兵、正道群英僵持半年。
后來,因名將韓文公,排兵布計,勸說誘使六詔中的南詔國,棄暗投明,倒戈一擊,使魔教后方大亂,這才把魔教逼到絕境。
從此西南平定,六詔之中,僅余南詔壯大,向大唐俯首稱臣。
從開元年間到至元今夕,這四十年以來,這是最值得市井談論的一場大勝。
陳守正說罷,又仔細展平手上粗布,道:“但這火羅道再發展下去,只怕也隱隱要有魔教的氣象了。”
“韓文公……”
安非魚神情微動,忽然上前拿回那些供詞,就著陳守正看到的那一張,又往后翻過三張,手指從第一行捋下來,猛然停頓,指頭一敲。
“果然。”
陳守正湊過來一看,霎時動容驚怒。
那一行寫著——教中南方尊使,四月前將殺韓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