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這公子哥還挺吹毛求疵,前幾天私下請他吃飯,用還算委婉的口氣表達了一絲對道具的不滿意,讓他不得不帶著倆徒弟親自又重新布置了一遍。
“陳導做事認真,咱們行業里啊就缺了這股認真的勁兒。”
一個戴著眼鏡的中年人伸出了大拇指,夸贊道。
一旁的顏曉月笑了笑,從包里掏出厚厚一踏劇本:“我早就說了,陳導是認真干事的,你們都是我師兄師姐,我還能坑你們不成?”
其他演員也都跟著吹捧應和。
陳景行隨口謙虛了幾句,心里卻知道這都是客氣話,大可不必當真,這幫人說不定暗地里吐槽他在山東大蔥面前充大瓣蒜呢。
布景和道具是電影工業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陳景行買下這個房子時間還不長,再加上又是個單身直男,所以房子里的生活氣息很淡薄,而這與電影的調性極不符合。
《彗星》講的是一對夫婦邀請朋友來家里做客時發生的故事,所以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的溫馨氛圍是電影必不可少的硬件。
說的形象一點,那就是陳景行的房子太“空”了,太“冷淡”了。
要將房子填的更“滿”一些,更“繁復”一些。
因此陳景行從一家規模不大的影視制作公司請來了道具師傅,又掏了幾萬元讓道具按照陳景行的描述,將整個房子的擺設重新布局了一下。
具體點,就是墻上的畫啊,桌子上的零碎物件啊,家具與電器的擺放,冰箱上的貼紙和照片,衛生間的生活用品,廚房餐具的擺設甚至地毯的鋪設,等等大量細節的創造與呈現,在盡量不對房子大修大改的基礎上營造出一個充滿生活氣息的環境。
電影工業是一個涉及到各個門類的系統工程,華國目前影視劇從業人士的專業能力和工作模式與成熟的電影工業相比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的。
就連很多大導的成名團隊都未必能實現各類分工的專業化,更別說只是一個小影視公司的場務兼道具兼食物飲料采購兼助理導演呢。
陳景行雖然仍舊不太滿意,但也知道適可而止,沒有繼續“吹毛求疵”,作為沒有影視制作從業資歷的菜鳥導演能攢出這么個草臺班子已經不容易了,現在可輪不到他嫌棄別人,該是別人嫌棄他才對。
眾人忙碌了一陣后,也沒有舉行開機儀式,草臺班子的處女電影就在一座居民樓里開拍了。
……
“今天早上我又沖了一杯草莓酵素,感覺整個人都有一種被凈化的感覺,特別通暢。”
“我這還有一瓶,朋友從RB帶回來的。”
“我上個月在你這喝了一杯,回家后感覺有點暈。”
……
陳景行與另一位攝像大哥分別拿著一臺手持攝像機,圍繞著角色之間的交談調整著位置。
陳景行眉頭緊鎖,總有一種不對勁的感覺。
……
“我剛剛在車上跟小峰打電話,突然斷線了,陶姐你看,屏幕直接裂開了!”
“氣死人,上周剛買的智能手機,四千多塊錢!”
“手機摔地上了?”
“沒有掉地上,我當時就拿在手里面。”
“你是在營業廳買的嗎?應該有保修吧。”
“我就用不慣這種手機,全是屏幕,沒有按鍵,很容易摔壞。”
“之前根本沒有磕碰過。”
“他們說今天彗星來了,會有不好的事發生,當破財消災吧。”
“米勒彗星?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