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空炮也要放一放,比如強調投資的擇時性,常夫子就指出:“有時歷史重要的轉折關頭就那么兩三步,時間窗口很短暫,統計過去半個世紀美國股市的漲跌,我們會發現有80%的主升浪是在3個月內完成的,錯過了這3個月,意味著你將與絕大部分成果無關,這次香港金融保衛戰的勝利,轉折點就在于814港府入市,在那之后,所有掙扎都是徒勞;如果再極端一點,有時候命運窗口就只有五分鐘,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聯合艦隊損失了所謂的命運的5分鐘,被一口氣干掉了4艘航母,丟掉了中途島戰役的勝利和太平洋戰場的主動權,如果沒有這5分鐘或結果逆轉,那局面就不好說了——美國或許還能贏,但絕不是后來那么輕松……
基于上述邏輯,讓專業的人干投資才是比較穩妥的做法!”
高洋對此豎起了大拇指,認為這是師弟在給他搭臺、助威——推動代客理財項目,但實際上常天浩是在為自己造勢,為自己的投資戰略造勢,當然這是新世紀推介會,作為客戶代表的他不能明目張膽地突出自己,所以才含糊其辭。
雖然過去2個月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常天浩從沒把自己定義為操盤手,他的長處在于中長期投資邏輯和戰略思維,操盤只不過是剛起步練練手而已。
有沒有眼光決定了能不能成,操盤手最多決定了什么時候能成——內涵的細微差異需要投資人深刻領會,如果他們不認同,那也就不必前來投資了。
常五條講完,臺下掌聲如雷,其實這些結論不見得有多少人現在直接就奉為圭臬,但前面其他新世紀工作人員對他投資心路和彪炳戰績的吹捧,讓大家覺得常天浩手里是有貨的,有成績依托的分析師,那叫大師;沒有成績的分析師,任你說得頭頭是道,在其他人眼里也就是個嘴炮!
陸筱敏還是第一次完整地聽完這種會議,只覺得常天浩講得非常高屋建瓴、風趣自然,毫無違和,再比對高洋講的那些內容,就顯得得有些著急——你們趕緊把錢掏出來投資,過這個時間點就沒這么好機會了。
從專業角度而言,她聽不出誰對誰錯,但從境界而言,她覺得高洋落了一個層次。
難道,自己當年真的看錯了?
還是,因為高洋的屢次三番而感到不滿,影響了心緒?
無論如何,她敢打賭,如果高洋挪用的事被捅出去,在座有多少人就會走多少人,常天浩沒刻意捅一刀,已算是非常仁慈了。
但常天浩這一刀卻結結實實捅在她陸筱敏身上、心里,還是她自己死乞白賴、用眼淚和委屈央求人家捅過來的。
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