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可能賺錢的是利用公家網絡或網吧老板利用夜間空閑的機器掛網,那就是為數不多的小眾行為,可網開一面——這點禮品公司出得起。
這第二層經濟利誘同時嵌套著萬象網的宣傳推廣功能。
萬象網是通天科技軟件事業部打造的第二個拳頭項目——電子商務平臺,可在上面進行商品交易。萬象商城是通天科技的自營攤位,算B2C;萬象集市是容納其他客戶進行交易的場所,算標準C2C。
整個電子商務平臺就是“包羅萬象、應有盡有”的邏輯寓意。
在開發網管軟件線上交易系統時,一開始確定單設網絡和交易市場,但常天浩始終堅持融入到整體電子商務平臺中去,經反復修改最終確定了萬象網這樣的電子商務概念平臺。
重生者的優勢在萬象網設立過程中得到全面體現:
他建立了通天令體系,作為一切網站的入口;
他引入了與通天令捆綁的支付通,直接構建了個人支付賬戶體系;
他構筑并強調誠信通的“擔保交易”概念,使買賣雙方在交易過程中毋庸擔心錢貨損失——通天科技在保險公司存了50萬保證金,由保險公司保證償付擔保交易失敗的客戶損失。
這套體制當然是借鑒而來,不過效果很有針對性。
網吧老板屆時就可看做是萬象商城上的獨立賣家:客戶在他這里上網、充值,點擊需要購買的泡面、零食等,錢款直接從會員卡里余額扣除,網吧老板提供就地配送服務。
這樣一來,商城和第一批獨立賣家都有了,至于支付系統,暫時可利用網吧和匯款平臺作為支撐,等網銀普及后,支付體系和手段就自然而然也會有。
本來常天浩完全可從容不迫地等待網銀系統完善再上馬電子商務和支付體系,但他知道福報·馬很快就要從京城返回并率領18羅漢回錢塘開展電子商務平臺建設,4月份該平臺就要上線,所以必須搶時間。
他目前的唯一優勢是比福報·馬有錢,所以必須先利用時間點搶跑,電子商務真正要在中國成型至少要到2002年后,但前面的機遇期卻至關重要。
有一點常天浩有優勢——他也是地地道道的錢塘人!到時候差不多回錢塘辦個第二總部,將兩地的金融與電商融合起來相對比較容易。
1999年是很關鍵的時間點,狙擊九城、盛大、淘寶等未來的行業大鱷全在這個時間點才有窗口期,再過幾年戰略機遇期就喪失了。不是說一定不行,而是指要想贏得勝利的道路會格外艱辛。
放著捷徑不走非要選艱難困苦,那是什么樣的自虐精神?
寧可現在提前布局、多燒錢把產業搭建起來,先輸血維持生存,也好過將來苦苦追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