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1。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2。九月肅霜,十月滌場3。朋酒斯饗,曰殺羔羊4。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5!
八章:先言冬春至秋冬之際各種祭典及饗禮活動。遙應首章“無衣無褐”之發問。孫鑛《批評詩經》:“衣食為經,月令為緯,草木禽蟲為色,橫來豎去,無不如意。固是敘述憂勤,然即事感物,興趣更自有余,體被文質,調兼雅頌,真是無上神品!“
【注釋】1、沖沖:鑿冰聲。凌陰:藏冰的地窖。古代政府和富貴人家都用窖穴藏冰,以備夏日消暑之用,古人以為這樣可以“冬無愆陽,夏無伏陰”即陰陽平衡。先秦藏冰窖穴近年來也多有發現,其中最早者發現于安陽殷墟大司空遺址,屬殷商時期遺跡;此外還有1977年陜西鳳翔姚家崗春秋大型凌陰遺址等。其形制,從姚家崗遺址看,不外乎在密封的室內再挖出或方或圓深達數米的深穴,深穴底部筑有高臺以放冰,還有下水道以排除冰水;其中最關鍵的是隔熱密封,如姚家崗的凌陰,通道上有五道槽門。藏冰消暑的習俗一直延續到現代,如過去北方鄉村春夏之際廟會上還有賣冰的現象。2、蚤(zǎo:早。
(本章未完,請翻頁)
獻羔祭韭:古人開冰之后要向祖廟獻上羔羊鮮韭,稱嘗鮮之祭。3、肅霜:即肅爽,聯綿詞,深秋清涼的樣子。滌場:即滌蕩,冬風吹拂、萬物搖落的意思。據王國維《與友人論詩書中成語書》。4、朋酒:兩樽酒。斯:語助詞。饗:宴享,鄉人年終聚飲。古代聚族而居,一般平民平時勞作,不得飲酒,但秋冬祭祀可以舉行飲酒禮儀,享受祭祀酒肉。其中尤以“蠟祭”即“合聚萬物而索饗之”的年終大節的飲酒禮最為盛大,所謂“一國之人皆若狂”,此詩當指蠟祭后的鄉飲酒宴會。5、躋:升。公堂:鄉間的公共建筑,平日作學校,年終可用作舉行隆重飲酒禮的場所。稱:高舉。兕觥(sìgōng:形狀彎曲如牛角的酒杯類器物。國風《周南·卷耳》有“我姑酌彼兕觥”句。“萬壽”句:長壽無止期。是古代祝福之語。《禮記·月令》“孟冬之月”注引此詩作“受福無疆”。無疆,金文多寫作“亡疆”。萬壽,西周較早時期金文一般寫作“萬年”,春秋時期始見“萬壽”。《大雅·江漢》出現“萬壽”,而此詩篇為西周晚期作品,或為“天子萬年眉壽”的省稱。金文“眉”寫作“翳”,與“萬”字易混,徐中舒以為“萬壽”系后人誤讀“翳壽”所致,其說可取。
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