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1。八月剝棗,十月獲稻2。為此春酒,以介眉壽3。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4。采荼薪樗,食我農夫5。
六章:雜陳野果菜蔬,尤見稻粱春酒可貴。前數章重在言“衣”,此章側重言“食”。瓜菜粗陋,薪柴惡臭,極言農耕生活之艱辛,是述古特有的口吻。
【注釋】1、郁:郁李,又名車下李,早春開花,花瓣猶如剪紙,色彩艷麗,果實如櫻桃大小,味酸甜,可以釀酒。薁(yù:細本葡萄,果實如櫻桃大小,黑紫色,酸甜可口,又名野葡萄、山葡萄,是葡萄的近緣種。亨:烹飪。古代“烹”常寫作“亨”。葵:冬葵,古代主要的菜蔬,《本草綱目》:“古者葵為五菜之主。”冬春之際開花,耐旱,味甘無毒,可烹飪,也可以腌制為菜。菽:先秦時豆類總稱為菽,此處指豆葉,又稱藿。2、剝(pū:同“撲”,擊打的意思。3、春酒:又稱“凍醪”,以稻米為原料,秋天釀制,春天啟用,醞釀時間長,屬于酒精濃度高的釅酒,正因其度數高,所以要冷飲。介:助。眉壽:長壽,大壽。金文“眉壽”寫作“翳壽”,金文又有“彌生”一詞,與“彌壽”之“彌”同義,都是祝福的嘏詞。徐中舒說這個嘏詞在西周金文中的出現“最早不過恭王之世”(徐中舒《金文嘏詞釋例》,可信。4、瓜:甜瓜。壺:瓠瓜。叔:收,拾取。苴(ja:麻的雌株為苴,此處為麻子的意思。據程瑤田《九谷考》,苴麻籽粒八九月份就有先熟的了,到十月份所有麻子都成熟,也就是拾取完畢了。5、采荼:以荼為菜。采,菜,名詞作動詞用。薪樗(chū:以樗為薪。樗,臭椿樹木料疏松不成材,故充作薪柴。在此也是名詞作動詞用。食(sì:吃,此處即“養活”的意思。這兩句承上所述瓜果菜蔬而來,是總結全章之句,強調農夫吃瓜菜,燒惡臭的薪柴。
九月筑場圃,十月納禾稼1。黍稷重穆,禾麻菽麥2。嗟我農夫,我稼既同,上入執宮功3,晝爾于茅,宵爾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4。
七章:言秋收及冬日生活,并及春耕準備。一年生活,忙忙碌碌,腳步匆匆。前章表食物之粗劣,此章則重在表農事之辛勞。
【注釋】1、場圃:打谷場。古代打谷場也用來種菜,所以稱場圃。納:收人場圃。《禮記·月令》載,到十一月,若誰家農田上還有未收藏的糧食和亂跑的牲畜,便任由他人獲取,政府不加追究,意在督促收獲。禾稼:各種農作物的總稱。下一“禾麻”之“禾”,應指各種糧食作物。古人用詞不避重疊。2、重穆(tónglù:重字當作“穜”,先種后熟的谷物為穜,后種先熟的谷物為穆。麥:小麥。不過,小麥收獲一般在春夏之交,與詩言“十月”不合。若為大麥,一則是《詩》以“來牟”之“牟”稱大麥;二來大麥收獲,最遲在陽歷8、9月份,也與“十月”不合。所以,此詩言“麥”只是連類而及,不可坐實理解。3、同:齊備。上:同“尚”,還要。入:進人城邑。宮功:修建宮室事宜。一般貴族宮室都在大的城邑,多在農閑時調集民夫修建。4、爾:而。于茅:打茅草。索綯(táo:打草繩。“索”在此為動詞。編制草繩是為了把茅草固定在屋瓦上。據陜西岐山鳳雛村出土的西周瓦,茅草屋為固定茅草,在屋脊上苫瓦,壓住茅草,有的瓦上有鼻兒,專家認為是用來穿繩以固定茅草的。亟其:快快地。乘屋:登上屋頂。百谷:各種谷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