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再一次證明了那句老話:財帛動人心。
要是李班頭喊話說寧陽縣郝太爺準備開倉放糧,那寧陽縣的老百姓們肯定會嗤之以鼻,畢竟寧陽縣的郝太爺人稱三尺青天,想要郝太爺開倉放糧,除非山河倒懸,母豬上樹。
可現在喊話的是劉二牛,再加上玉皇山上那些沒有辮子但是長出頭發茬子的“發匪”們正不斷的把糧倉的糧食運往縣衙,寧陽縣的百姓們也不禁變得有些半信半疑。
戲文里不是說了嗎,那些造反的反賊們每到一處就會殺官放糧,好忽悠更多的百姓跟著他們造反,說不定玉皇山的發匪們也是這么打算的呢?
而真正讓這些百姓們鼓起勇氣走出家門的原因,還是因為活的太難了。
錢聾四十八年的冬天,雖說不像楊白勞唱的那樣兒大雪封山十幾天,可是錢聾老狗六下江南,每次都把沿途折騰的不輕,老百姓的生活也絕對不輕松,除了像劉舉人那樣兒的士紳老爺,普通百姓家里還真就沒什么存糧。
這些玉皇山上的發匪們要是能真個開倉放糧,那么每家都不用多,只要能分到個十斤八斤的糧食,這個年能過得比往常輕松。
慢慢的,就有膽子大一些的百姓,拿著袋子走出了家門,開始往衙門口聚集。
眼看著衙門口的百姓越聚越多,朱曉松便瞧著劉師爺道:“這就是你說的百姓心向大清?”
劉師爺冷哼一聲,沒有理會朱曉松的嘲諷,而朱曉松卻望著眼前的百姓們高聲喊道:“咱是玉皇山上的反賊朱曉松!老少爺們兒都認好咱這張臉!”
“咱是帶人滅了十幾個鄉紳的滿門,但是你們可以去打聽打聽,那些被滅門的鄉紳,都是平日里欺壓百姓的劣紳惡霸!”
“咱也不知道官府是怎么跟你們說的,讓你們這么怕咱,可是咱可以明著告訴你們,咱來縣城,一不打家劫舍,二不奸淫擄掠,三不逼著大家伙兒跟咱一起造反!”
“咱來縣城,為的就是殺了狗官,把寧陽縣衙的錢財和糧倉的糧食都分給大家伙兒,分完咱就退回山上去,不給大家伙兒添麻煩!”
縣衙門前的一眾百姓們你瞧瞧我,我瞧瞧你,似乎都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
反賊,殺到縣城來了,不從百姓手里征收錢糧,不強拉著百姓從賊,就就算殺個官,然后把縣衙的錢財跟糧倉的糧食都分給大家伙兒?
這特么是反賊該干的事兒?那戲文里也不是這么編的啊!
而就在百姓們一臉懵逼的時候,朱曉松又指著劉師爺喊道:“這是咱寧陽縣郝太爺的心腹劉師爺!”
“咱對他不太了解,所以就想聽大家伙兒說,這劉師爺該不該殺?若是他劣跡斑斑,那咱就殺了他,要是他沒干什么壞事兒,那咱就放了他。”
劉師爺是個什么樣兒的貨色,朱曉松早就已經從李班頭那兒知道的一清二楚,現在之所以詢問百姓,也不過是走個過場罷了。
縣衙門前的一眾百姓們繼續面面相覷,劉師爺則是怒視著朱曉松,心里暗暗叫苦。
整個縣衙里那么多八品九品的芝麻官兒,你他娘的盯著老夫一個師爺不放是怎么回事兒!
簡直就是彼其娘之!
劉師爺越想越怒,有心想要恐嚇威脅這些百姓,卻又害怕朱曉松一怒之下把自己給宰了,當下也只能嚎道:“冤枉!冤枉!我一個師爺,我能干什么壞事兒啊!大家伙兒都是鄉里鄉親的,千萬可憐可憐我這個老頭子啊!”
然而讓劉師爺絕望的是,百姓們根本就沒理會他的求饒,反而有人站了出來,指著劉師爺罵道:“你放屁!我家那十畝地,就是被你家霸占了去!我爹娘因此都被餓死,你這還叫沒干什么壞事兒!”
隨著有人第一個站出來指證,百姓們終于放下了心里對官府的畏懼,隨后便有越來越多的百姓站出來指證劉師爺以往的惡行,到后來,一眾百姓更是振臂高呼:“殺了他!殺了他!”